文章解析

běi
yuè
miào

朝代:唐作者:贾岛浏览量:1
tiān
yǒu
yuè
héng
yuè
běi
yán
luán
dié
wàn
chóng
guǐ
guài
hào
nán
rén
lái
gǎn
bái
hēi
yǒu
shí
lín
tiān
shén
ān
zài
zāi
yǒng
kāng
wáng
guó

译文

天地间矗立着雄奇的五岳,恒山即位居于神州的北陲。峰岩万重层峦叠嶂,拥多少诡秘无常怪异莫测令人生畏。纵使是朝拜者也未敢深入,白日的庙宇里照样是一派昏黑。有时候又突然喜雨连绵,顷刻间就仿佛洒遍了上苍的恩惠。尊一声此方的神灵可在哪里,护佑我当今的圣朝永驻康辉。

逐句剖析

"天地有五岳":天地间矗立着雄奇的五岳,

#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是我国古代享受皇家祭祀的神山,也是道教名山。

"恒岳居其北":恒山即位居于神州的北陲。

"岩峦叠万重":峰岩万重层峦叠嶂,

"诡怪浩难测":拥多少诡秘无常怪异莫测令人生畏。

# 浩:广大。,诡怪:奇异怪诞。

"人来不敢入":纵使是朝拜者也未敢深入,

"祠宇白日黑":白日的庙宇里照样是一派昏黑。

"有时起霖雨":有时候又突然喜雨连绵,

# 霖雨:连绵大雨。

"一洒天地德":顷刻间就仿佛洒遍了上苍的恩惠。

# 德:此处为古汉语意动用法,作动词使用,表示霖雨一洒若天地施恩、获万物感德之状,所体现的正是贾岛之诗所谓“瘦硬”的语约意丰特色。

"神兮安在哉":尊一声此方的神灵可在哪里,

"永康我王国":护佑我当今的圣朝永驻康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北岳庙》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北岳恒山的描写,展现了恒山的雄伟与神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前两句开篇点题,介绍恒山是五岳之一,位于北方。第三、四句描绘恒山山峦重叠,景象奇异,难以捉摸,展现了恒山的雄伟与神秘。第五、六句描写恒山祠庙的幽深和阴暗,即使在白天也显得昏暗,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后四句诗人祈愿恒山神通过降雨滋养万物,保佑国家安宁,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神灵的虔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恒山的描绘,展现了其雄伟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贾岛的生平记载较少,他曾客居太原,到过山西南部的盐池,也渡过北部的桑干河。《北岳庙》很可能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北岳即恒山,是儒家经典《周礼》中所称的并州镇山,主峰位于山西浑源,海拔2016米,山脉绵延至河北。秦汉时就有祭祀北岳的活动,最早的庙宇始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隋炀帝也曾于大业四年八月亲祠恒岳。不过,河北曲阳县城内也建有北岳庙,但明孝宗时的学者、吏部尚书马文升曾上书指出,历朝历代祭祀恒山均在浑源,且庙址犹存。五代时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祭祀地点才移至曲阳。结合诗中对“岩峦”层叠“万重”、其势“诡怪”又“难测”的描写,可以合理推测此诗作于浑源的丛山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开篇点题,介绍恒山是五岳之一,且位于北方。五岳是中国古代对五座名山的尊称,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恒山位于山西大同,因其雄伟的山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第三、四句:“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诗人描绘了恒山的山峦重叠,景象奇异,难以捉摸。这里的“岩峦叠万重”形象地表现了恒山的雄伟和壮丽,而“诡怪浩难测”则进一步强调了恒山的神秘和不可预测。第五、六句:“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诗人描写了恒山祠庙的幽深和阴暗,即使在白天也显得昏暗。祠庙是祭祀神灵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对神灵充满敬畏,不敢轻易进入。第七、八句:“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描绘了恒山神通过降雨滋养万物的景象。诗人将雨水比作“霖雨”,象征着上天的恩泽,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神灵庇佑的感激。后两句:“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诗人以疑问的语气探寻神灵的存在,表达了对神灵庇佑国家的渴望。诗人希望神灵能够保佑国家永远繁荣昌盛,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下一篇:唐·钱起《九日登玉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