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án
chuí
diào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1
wàng
dāng
nián
zhǎn
miào
zhí
gōu
diào
guó
gèng
shuí
ruò
jiào
shēng
zài
西
shàng
shì
gòng
shǐ
使
zhái

译文

当年姜子牙在朝廷上施展他的谋略,参与国家大事的规划,他用直钩钓鱼,志在治国,像他这样的人还有谁呢。如果他生活在西湖之上,也必须缴纳官府的“使宅鱼”税。

逐句剖析

"吕望当年展庙谟":当年姜子牙在朝廷上施展他的谋略,参与国家大事的规划,

# 庙谟:朝廷的谋略,即谋划国家大事。,吕望:周文王、周武王时的谋臣,到年老时还很穷困,常在磻溪钓鱼,后来遇文王,受赏识,被尊为“尚父”,辅助武王灭掉殷朝。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直钩钓国更谁如":他用直钩钓鱼,志在治国,像他这样的人还有谁呢。

# 直钩钓国:语出《庄子·田子方》:“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吕望用直钩,不施鱼饵,意非在鱼。

"若教生在西湖上":如果他生活在西湖之上,

"也是须供使宅鱼":也必须缴纳官府的“使宅鱼”税。

# 使宅鱼:五代时,吴越王钱镠规定,西湖渔民每天必须交纳若干斤鱼,谓之使宅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磻溪垂钓图》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语言犀利,构思巧妙,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高洁形象与现实中不合理的税收制度,批评当时的社会不公,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首句“吕望当年展庙谟”通过引用姜子牙(吕望)辅佐周文王的历史典故,强调其卓越才能和政治谋略。为下文对比其假设处境做铺垫,同时为表达诗人对现实的讽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借古讽今:末句“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通过假设姜子牙若生于西湖地区,也需向当权者进贡“使宅鱼”,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讽刺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压迫和对百姓的剥削。联想:通过对画作内容的联想,​巧妙地将历史人物的垂钓故事与当时社会的苛捐杂税联系起来,​讽刺了当时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

2. 分段赏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通过回顾姜子牙(吕望)当年的事迹,展示了他辅佐周文王,成功治国的卓越才能。接着以“直钩钓国”这一典故,体现了他的高洁志向与非凡才能。诗人在此表现了对吕望这种“直钩钓国”高远志向的赞美和治国智慧的钦佩。“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诗人假设如果吕望生活在西湖,他也无法避免要交纳“使宅鱼”税。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讽刺了吴越王钱镠征收苛税的行为,揭示了当时官府对百姓的盘剥。

3. 作品点评

​《题磻溪垂钓图》借用吕望垂钓的典故,采用联想的写作手法,巧妙地将周朝历史事件与当时社会现实相联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弊政的深刻讽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因是诗而遂停“使宅仇”,此诗遂不可废。

唐李德裕《五朝诗善鸣集》

# 钱氏时,西湖渔者日纳鱼数觔(斤),谓之“使宅鱼”;其捕不及额者,必市以供,颇为民害,一日,罗隐侍坐,壁间有《磻溪垂钓图》,武肃索诗,隐应声曰:“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得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武肃大笑,遂蠲其役。

明冯梦龙《闲谈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杂曲歌辞·杨柳枝》

下一篇:唐·贾岛《北岳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