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ng
líng
miào

朝代:唐作者:李群玉浏览量:1
xiǎo
zhōu
běi
yún
biān
èr
róng
huá
yǎn
rán
miào
xiàng
jiāng
chūn
bēi
cǎo
qiān
qiān
fēng
huí
chuī
fāng
zhǐ
yuè
luò
shān
shēn
juān
yóu
hán
pín
wàng
xún
shòu
jiǔ
chóu
duàn
xiāng
chuān

译文

小姑洲的北面云水那边,二妃的悲态哟依旧俨然。野庙对着湘江春犹寂寂,古碑磨了篆刻草自芊芊。旋风在夕阳下吹着香草,斜月笼罩深山啼着杜鹃。仍像愁眉不展遥望虞舜,九疑一片青翠远隔湘川。

逐句剖析

"小姑洲北浦云边":小姑洲的北面云水那边,

# 小姑洲北浦云边:写黄陵庙的位置。小姑洲:黄陵庙南洞庭湖旁的一座洲。姑,一作“孤”,又一作“袁”。浦云:水边的云。小水进入大水的口子叫作浦,这里指湘水注入洞庭湖的水口。浦:水边。

"二女容华自俨然":二妃的悲态哟依旧俨然。

# 容华自俨然:其容华之貌好像是真人。此句采用《全唐诗》版本,《永州府志》为“二女明妆共俨然”。二女:指娥皇、女英。容华:一作啼妆,一作明妆。自:一作“共”,一作“尚”。俨然:宛然,栩栩如生的样子。这是写庙址和神像。,二女:指娥皇、女英。

"野庙向江春寂寂":野庙对着湘江春犹寂寂,

# 寂寂:清静无声,冷落寂寞。,野庙向江:山中黄陵庙南向湘江。野庙:指黄陵庙。江:指湘江。

"古碑无字草芊芊":古碑磨了篆刻草自芊芊。

# 草芊芊:草茂盛的样子。芊芊:草茂盛貌。,古碑无字:庙碑所刻文字,由于风雨剥蚀,已不可见,形容年代久远。古碑:指黄陵庙古二妃碑,传为东汉荆州牧刘表立。

"风回日暮吹芳芷":旋风在夕阳下吹着香草,

# 风回日暮吹芳芷: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风回日:一作“东风近”。芳芷:香草名。《全唐诗》为“风回近暮”,这里采用《永州府志》版本。芷:白芷,香草。《离骚》以它做美好的象征。

"月落山深哭杜鹃":斜月笼罩深山啼着杜鹃。

# 月落山深哭杜鹃:古代神话传说杜鹃乃蜀望帝的魂魄所化。杜甫《杜鹃行》:“君不见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又说:“四月五月偏号呼,其声哀痛口流血。”这里是写黄陵庙周围环境的凄清寂寞,并以喻帝舜的魂魄。月落:一作“落日”,一作“日暮”。

"犹似含颦望巡狩":仍像愁眉不展遥望虞舜,

# 巡狩:天子出外视察游览。,含颦:女子因愁怨而皱眉。颦:皱眉。

"九疑愁断隔湘川":九疑一片青翠远隔湘川。

# 愁断:一作“如黛”,一作“愁绝”。,九疑:指九疑山,亦名苍梧山,在湖南省蓝山县西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黄陵庙》是唐代诗人李群玉所著的七言律诗,借凭吊古迹吐露不得志的苦闷。首联交代黄陵庙位置与庙中娥皇、女英雕像;颔联勾勒庙宇周边萧索之景;颈联渲染夜晚的悲凉意境;尾联再写女神雕像,与首联呼应。全诗构思精巧,将实景与传说相融合,情感浓烈,绘就凄美画面。诗人用词清冷孤寂,情景交融,借景抒发对二位女神的悲悯,尽显感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李群玉(810?~862?),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举进士不第,后以布衣游长安,进诗于宣宗,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去职。李群玉为人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以吟咏自适,善吹笙,擅书法。其诗文辞遒丽,含思深婉,善写羁旅之情,亦有个别艳情之作。因久居湘沅,宗师屈原、宋玉,故其所作颇有湖湘民歌气息。代表作品有《题二妃庙》《黄陵庙》。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帝南巡时崩逝于苍梧,葬于江南九疑山,《水经注・湘水》等文献又将其演绎为娥皇、女英二妃追寻舜帝溺亡湘水,魂魄游荡于洞庭潇湘之间,为传说增添了神话与悲剧色彩,后人更将湘竹斑纹想象成二妃临江恸哭的泪痕。唐宣宗大中三年(859年)暮春,李群玉蒙冤离京南归,途经黄陵庙,触景生情,借湘灵之怨的古老传说,将自身的悲凉心绪与对二妃的同情融入诗篇,写下《黄陵庙》,尽显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黄陵庙所处之地的自然风光与庙宇的古老景象,塑造了娥皇、女英二女仿佛仍含颦凝望舜帝巡狩之处的形象。诗中通过描写野庙的寂寥、古碑的无字、芳芷在风中摇曳、杜鹃在月落时悲啼等,营造出深沉的历史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传说中二女深情的感慨,以及对岁月变迁、历史兴亡的怀古伤今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的荒凉寂寞之景与庙中二妃啼装俨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融情于景:“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描写日暮月落时分,芳芷在风中摇曳,杜鹃在山中啼哭,通过这些景物营造出非常悲凉的氛围,将作者的哀伤之情融入其中。想象手法:“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愁断隔湘川”是作者凝视二妃像时的想象,仿佛看到她们仍在蹙眉远望,然而九嶷山的云雾却隔断了视线,这一“望”一“隔”既写出了二妃对舜帝的一往情深,也表达了作者自身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从庙外延展至庙内,巧妙点出黄陵庙所处方位,着重凸显庙中那栩栩如生的二妃塑像。颔联描绘诗人于庙前悠然踱步,眼前呈现“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之景。一个“野”字,将环境的萧索与落寞展露无遗。古旧的石碑,经风雨侵蚀,字迹已然消逝不见,与庙中神态宛然的二妃啼装形成强烈反差。颈联依旧围绕景色展开,却又将情思巧妙融入其中。日暮月隐之际,风中摇曳的芳芷与山中啼鸣的杜鹃,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浓郁的悲凉氛围。尾联“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愁断隔湘川”,乃是作者的想象之语。当他凝眸注视二妃像时,仿佛看到她们仍在紧锁眉头、翘首以盼,可惜,九嶷山的云雾横亘眼前,阻断了她们的目光。这一“望”一“隔”,既体现出二妃的深情不渝,也流露出一种难以释怀的怅惘。

4. 作品点评

李群玉的诗作,主要聚焦于自身的经历以及所见所感。题材多为凭吊古迹、送别友人、怀想故人,还有写景状物、探寻佛道之类,较少涉及晚唐社会现实以及百姓的困苦生活。其诗歌风格,要么饱含沉郁哀怨之情,要么展现出清越妍丽之态。《黄陵庙》这首诗,便是充分彰显其沉郁哀怨风格的典型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咏黄陵庙而作。庙本上古幽渺之事,李以楚江之过客,发思古之幽情,纯以空灵之笔写之,与王渔洋(王士祯)《再过露筋祠》诗“行人系缆月初坠,门外野风开白莲”相似。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若近人之“空山黄叶无人径,破庙山神对古松”,则仅写古庙荒凉之状,无悠然怀古之思也。

近代俞陛云《审美与生活·第1辑·诗境浅说》

# 为欲写他尊像俨然,因先写他小姑洲北,言神道直以此洲为案,则可想见尊像之俨然也。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怆浑亮壮,得吊古体,而含颦望幸,且能通二灵之神,晚唐高作。

不详不详《近体秋阳》

# 李校书群玉既解天禄之任,而归涔阳。经湘中,乘舟题二妃庙二首,曰:“小姑洲北浦云边……”又“黄陵庙前莎草香,黄陵女儿茜裙新。轻舟小楫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李君自以第三篇“春空”便到“秋色”,踟蹰欲改之。乃有二女郎见曰:“儿是娥皇、女英也。二年后,当与郎君为云雨之游。”李君乃悉具所陈,俄而影灭,遂掌其神塑而去。……群玉题诗后二年,乃逝于洪井。

唐范摅《云溪友议》

# 唐人叙述奇遇,如后土夫人事,托之韦郎……唯沈下贤《秦梦记》、牛僧孺《周秦行记》、李群玉《黄陵庙》诗,皆揽归其身,名检扫地矣。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第六句好。

元方回《瀛奎律髓》

# 有声无声,有色无色,雅令韶秀,一字更易不得。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纪昀:总是套头。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白描之笔,不异龙眠画手。

不详《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

# 文山进诗表云:“居住沅、湘,宗师屈、宋,枫江兰浦,荡思摇情”,可为《黄陵庙》、《玉真妃》诸诗注脚。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能《江柳》

下一篇:唐·曹邺《代罗敷诮使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