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上日衔窗":岳阳楼红日斜照楼窗,
"影到深潭赤玉幢":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
# 赤玉幢:指岳阳楼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玉幢犹玉楼,指神仙居处。幢,佛教的柱状石刻,柱上有盘盖。洞庭龙女故事
"怅望残春万般意":寂寞失时地看向那残春,仿佛有着千头万绪难以表达的情意,
# 万般意:千头万绪难以表达的情意。万般,犹言各种况味。,怅望:寂寞失时的想望。
"满棂湖水入西江":伴随着湖水从窗子溢出并流向没有尽头的长江。
# 西江:这里指长江。,棂:窗格,这里指窗。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登楼诗。描绘了诗人登岳阳楼时看到的独特景象,日光映照楼窗,影子落入深潭宛如赤玉幢,在残春之际,由此引发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绪,满窗湖水流入西江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怅惘氛围,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之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影到深潭赤玉幢”,将日光投射到深潭的影子比作赤玉幢,形象生动地写出影子的形态,使景物更具画面感。借景抒情:“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通过描写登楼所见残春之景及湖水流入西江之景,抒发内心的忧愁怅惘之情。
3. 分段赏析
开篇描绘红日斜照楼窗,此乃平常之景,然诗人巧用“衔”字,瞬间激活整个画面,引发读者丰富联想。次句转而描绘楼影,当阳光洒于楼窗,楼影投映在湖中的赤玉幢之上,仿佛岳阳楼的倒影落在洞庭龙君的龙宫,这一意象或与同时期李朝威《柳毅传》的故事相关,可见此句新奇独特。“怅望残春万般意”,此句点明诗人之意不在观景,而是借登楼抒发残春时节的复杂情怀,其中既有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也暗含人生不得志的感慨。末句“满棂湖水入西江”,诗人不写凭窗远眺浩渺洞庭,却言湖水似从窗中溢出,奔流向无尽长江,巧妙融入自身主观感受。整首诗着重铺陈景物,仅以“怅望”二字轻轻带出彼时心境,最终以景收束,将难以排遣的惆怅愁绪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4. 作品点评
在创作手法上,此诗与元稹的《行宫》相似,虽仅寥寥四句,却毫无简短之感,足见其手法高妙。
# 《元稹集》中山水诗为数很少,这一首则别具一格。说它别具一格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这位被官人呼为“元才子”的作者,在文学方面的擅场主要表现在艳情和悼亡诗方面,别的方面则往往其词伤于太烦,其意伤于太尽,遂成冗长卑陋之格,“元轻白俗”几成定论,而这首《岳阳楼》尚无此通病;另一层是说在咏岳阳楼的诸多名家名篇中,此诗视角独特,别有意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祖美《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
上一篇:唐·王建《古谣》
下一篇:唐·卓英英《锦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