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春暖月初圆":武夷山春日温暖,月亮初圆之时,
"采摘新芽献地仙":人们采摘新茶芽,敬献给如地仙般的人。
# 地仙:武夷君,即武夷仙人。
"飞鹊印成香蜡片":茶饼印着飞鹊图案,散发着香气,宛如蜡片,
# 香蜡片:唐代名茶。
"啼猿溪走木兰船":在啼猿溪边,木兰船载着茶叶顺流而行。
# 木兰船:说鲁班曾采用吴地木兰树刻木兰舟。
"金槽和碾沉香末":用金槽研磨茶叶,如同碾碎沉香粉末,
# 沉香末:指碾碎的茶末如沉香末。
"冰碗轻涵翠缕烟":清澈的茶碗中,轻泛着翠绿的茶烟。
# 冰碗:青色越窑茶碗。
"分赠恩深知最异":深知您分赠茶叶的恩情深厚而独特,
"晚铛宜煮北山泉":傍晚时分,宜用北山的泉水来煮茶。
# 铛:煮茶器,似锅,三足。
唐末五代文学家
徐夤(?~920?),唐末五代文学家。字昭梦,一作徐寅,莆田(今属福建)人。乾宁进士,曾官秘书省正字。博学多才,工诗擅赋,著作颇丰。其诗长于咏物,如《斩蛇剑赋》《御水沟赋》,脍炙人口,远播异域。主要作品有《探龙》《钓矶》二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武夷春景中蜡面茶的采摘、制作、运送、碾磨、烹煮等过程,表达了对蜡面茶珍奇的赞叹和对友人赠茶恩情的感激。这是一首写咏茶题材的七言律诗,借对蜡面茶相关景象的描写,写出了对茶的赞美和对友人之情的珍视。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飞鹊印成香蜡片”描绘蜡面茶的外形,以“飞鹊”印模刻画茶饼的精致,是视觉实写;“啼猿溪走木兰船”想象茶从武夷山溪流运送的场景,“啼猿”“木兰船”增添画面动感与地域风情,属联想虚写。二者结合,既细腻展现茶饼的制作工艺,又拓展了诗歌的空间感,虚实相生中凸显蜡面茶的珍贵与雅致。
3. 分段赏析
首联“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点明茶叶产自春暖月圆时的武夷山,“地仙”一词将自己身份抬高,突出所赠茶叶的珍贵,暗示此茶非凡品,只有仙人般的人才能享用,为全诗定下珍奇的基调。颔联“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从茶叶制作和运送角度描写。“飞鹊印成香蜡片”形象写出蜡面茶的形状和香气,“飞鹊印”增添了制作的精致感;“啼猿溪走木兰船”描绘出茶叶经啼猿溪用木兰船运送,“啼猿溪”营造出一种清幽神秘氛围,暗示茶叶的不凡来历。颈联“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细腻刻画碾茶和煮茶的场景。“金槽和碾沈香末”写用金槽碾茶,将碾碎的茶末比作沉香末,体现茶的珍贵;“冰碗轻涵翠缕烟”写煮茶时,清澈的碗中升腾起翠绿的茶烟,从视觉角度展现煮茶的美妙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尾联“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直接抒发对友人分赠茶叶的感恩之情,“恩深知最异”强调这份恩情的特殊和深厚。“晚铛宜煮北山泉”则进一步说明此茶需用北山的泉水来煮,暗示茶的品质极高,只有好水才能与之相配。
上一篇:唐·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
下一篇:唐·清尚《哭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