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翼凌空碧":展开羽翼在碧空翱翔,
# 空碧:碧空,指高天。
"依人到大邦":依傍着人来到大邦。
# 大邦:这里指遥远的异乡。
"粉翎栖画阁":粉色的羽翼栖息在画阁,
# 画阁:有雕饰的楼阁。
"雪影拂琼窗":雪白的身影拂过琼窗。
# 琼窗:言窗之洁净,这里用以衬托鸽羽之自。,拂:形容鸽子飞行的快速和轻盈。,雪影:指白鸽的身影。
"振鹭堪为侣":它可与振鹭结为伴侣,
"鸣鸠好作双":也适宜与鸣鸠成双。
# 鸠:鸠鸟,与鸽子外貌相似,同属一科。
"狎鸥归未得":想与鸥鸟亲近却未能归,
"睹尔忆晴江":看到你便忆起晴江。
# 晴江:代指僻远清幽的地方。
唐末五代文学家
徐夤(?~920?),唐末五代文学家。字昭梦,一作徐寅,莆田(今属福建)人。乾宁进士,曾官秘书省正字。博学多才,工诗擅赋,著作颇丰。其诗长于咏物,如《斩蛇剑赋》《御水沟赋》,脍炙人口,远播异域。主要作品有《探龙》《钓矶》二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白鸽飞翔碧空的动态,在与鸠、鸥鹭的对比中突出白鸽形象,借对白鸽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白鸽的关注与内心蕴含的情思。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将白鸽与“狎鸥”对比,白鸽被驯服,失去自由,而“狎鸥”能自由自在地在晴江嬉戏,通过对比,突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被束缚状态的感慨。比喻:“粉翎”“雪影”,将白鸽的羽毛比作粉色的翎羽,将白鸽的身影比作雪影,形象地描绘出白鸽羽毛的洁白和身姿的轻盈,生动展现白鸽美好的外形。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生动勾勒出白鸽振翅高飞于天际的英姿,同时巧妙暗示它已为人类所驯化。“依人”之意,恰是顺从人意,白鸽不再是自由不羁于天地间的飞鸟,而是与人类有了某种依存关联。随后几句,诗人笔触细腻,着力描绘白鸽动人模样。以“粉翎”“雪影”精妙比喻其羽毛的洁白无瑕,仿若皑皑白雪。而“栖画阁”“拂琼窗”,则将白鸽所处之地的华丽富贵展露无遗,精致的画阁、如玉的琼窗,衬托出白鸽的优雅不凡。诗人又言白鸽与振鹭结伴,和鸣鸠成双,意在表明它与同类相处融洽,以此彰显白鸽品性的高洁纯良。末尾两句,笔锋一转,道出白鸽因已被驯服,难以重归往昔自由天地。当人们目睹白鸽,不禁会联想到在海边悠然嬉戏的鸥鸟。诗人于诗中,既毫不吝惜地赞颂白鸽的纯净美好,又隐隐流露出对不受拘束、归隐自然生活的向往。这种既欣赏美好事物又渴望自由、不甘被束缚的矛盾心境,在旧时文人雅士群体中颇为常见,反映出他们在现实与理想间徘徊的复杂心绪。
上一篇:唐·韦庄《秋日早行》
下一篇:唐·唐求《题常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