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景属三春":闲暇时光属于暮春三月,
# 暇景:空闲时光。
"高台聊四望":我登上高台随意向四周眺望。
"目极千里际":目光穷尽千里之外,
"山川一何壮":山川是多么壮丽。
"太华见重岩":太华山可见层层岩石,
# 太华:谓西岳华山。其西有少华山故称太华。
"终南分叠嶂":终南山分布着重重山峦。
"郊原纷绮错":郊外原野如锦绣交错,
# 绮错:谓五色斑斓。
"参差多异状":高低起伏形态各异。
"佳气满通沟":祥瑞之气充满沟渠,
# 通沟:谓通畅的沟渠。
"迟步入绮楼":缓步走入华美的楼阁。
"初莺一一鸣红树":新生的黄莺在红树上声声啼鸣,
# 初莺:谓初生的莺鸟。
"归雁双双去绿洲":北归的大雁成双飞离绿洲。
# 双双:一作迟迟。
"太液池中下黄鹤":太液池里有黄鹤飞下,
"昆明水上映牵牛":昆明湖水倒映着牵牛星。
# 牵牛:星座名。俗称牛郎星。
"闻道汉家全盛日":听说汉朝全盛时期,
"别馆离宫趣非一":别馆离宫的情趣各不相同。
# 趣:趣旨。
"甘泉逶迤亘明光":甘泉宫蜿蜒连接明光宫,
# 亘:通。巡逻警戒的道路。
"五柞连延接未央":五柞宫连绵延伸至未央宫。
"周庐徼道纵横转":宫墙周围的庐舍和巡逻道路纵横交错,
"飞阁回轩左右长":高阁长廊左右延伸。
"须念作劳居者逸":我应想到劳动者营造宫室而居住者安逸,
"勿言我后焉能恤":不要说我死后就无人顾念这些事了。
# 我:一作身。
"为想雄豪壮柏梁":若追求雄豪壮丽的柏梁台,
"何如俭陋卑茅室":怎比得上节俭简陋的茅屋。
"阳乌黯黯向山沉":太阳暗淡西沉山后,
# 阳乌:谓太阳。
"夕鸟喧喧入上林":傍晚的鸟儿喧嚷着飞入上林苑。
# 上林:上林苑。
"薄暮赏余回步辇":黄昏时赏景归来乘步辇,
"还念中人罢百金":心中仍挂念宦官耗费大量钱财。
# 中人:宦官。
唐朝第七位皇帝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唐朝皇帝。庙号玄宗,谥明,故亦称唐明皇,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使国力强盛。后期贪图享乐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衰落。李隆基多才多艺,知音乐,善书法,工诗歌,能作文,在唐代帝王中堪与唐太宗颉颃。主要作品有《喜雨赋》《答贾曾令》《受禅制》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宫廷写景诗。诗歌以春日登高为线索,描绘了长安城郊的山川形胜与皇家园林的富丽景象,从终南叠嶂到太液黄鹤,由远及近展现出一幅立体的都城春景图。诗人在赞叹宫阙壮丽之余,也流露出对节俭治政的思考,将帝王视角的审美享受与政治自省巧妙融合。
2. 分段赏析
“暇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这两句点明了春日闲暇登楼望远的缘由。诗人说在春日美好的时光里,登上高台姑且四处眺望,简单直白地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行为,为后文的观景描写做了自然的铺垫。“目极千里际,山川一何壮”:写诗人极目远眺的感受。目光延伸到千里之外,看到的山川是多么壮丽啊,一个“壮”字直接抒发了对眼前山川雄伟景象的赞叹,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视野的开阔和山川的雄浑气势。“太华见重岩,终南分叠嶂”:具体描绘看到的山景。能看见太华山重重叠叠的山岩,终南山连绵起伏的山峦,“重岩”“叠嶂”两个词形象地勾勒出两座山险峻且层峦叠翠的模样,展现出山脉的连绵与巍峨。“郊原纷绮错,参差多异状”:转而描写郊野平原的景色。郊外的原野上,景色如同锦绣般错杂分布,高低不齐,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纷绮错”“参差多异状”生动地描绘出郊野景色的丰富多样,充满了自然的野趣。“佳气满通沟,迟步入绮楼”:写诗人从郊野景色收回目光,看到城中的景象。吉祥的气息弥漫在交通要道上,诗人缓步走进华丽的楼阁,“佳气”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氛围,“迟步”则体现出诗人此时悠闲的状态。“初莺一一鸣红树,归雁双双去绿洲”:刻画春日里的禽鸟。初春的黄莺一只一只在开满红花的树上鸣叫,归来的大雁成双成对飞向绿洲,“一一”“双双”突出了莺和雁的数量及形态,“鸣红树”“去绿洲”描绘出它们活动的场景,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尽显春日的热闹与美好。“太液池中下黄鹤,昆明水上映牵牛”:提到皇家池苑的景象。太液池中有黄鹤飞落,昆明池的水面上映照着牵牛星,这里可能是借汉代的池苑来形容唐代宫廷池苑的景致,营造出一种奇幻而典雅的氛围,展现出皇家园林的独特与壮美。“闻道汉家全盛日,别馆离宫趣非一”:由眼前景联想到汉代盛世。听说汉代处于全盛时期时,别馆离宫的趣味各不相同,诗人以汉代为参照,引出对皇家宫苑的进一步描述,为后文铺陈汉代宫苑的景象做了过渡。“甘泉逶迤亘明光,五柞连延接未央”:具体描写汉代的宫殿。甘泉宫曲折连绵,一直连接到明光宫,五柞宫绵延不断,与未央宫相连,“逶迤”“连延”等词形象地表现出宫殿群的绵延不绝,凸显出汉代皇家宫殿的宏大与壮观。“周庐徼道纵横转,飞阁回轩左右长”:继续描绘宫殿周边的设施。宫禁周围的护卫庐舍和巡察道路纵横交错,楼阁飞檐和回廊在左右延伸,“纵横转”“左右长”细致地刻画了宫殿周边建筑布局的复杂与广阔,进一步展现出皇家宫苑的规模宏大和建筑的精巧繁复。“须念作劳居者逸,勿言我后焉能恤”:表达诗人的感慨。应该想到劳作的人辛苦,居住者才能安逸,不要说君主怎能体恤百姓,这里诗人发出警示,提醒要体恤民生,体现出一种朴素的民本思想,语言平实却蕴含着对治国的思考。“为想雄豪壮柏梁,何如俭陋卑茅室”:通过对比抒发观点。想想那雄伟豪华的柏梁台,哪里比得上简陋的茅草屋呢,将奢华的宫殿与俭朴的茅屋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崇尚节俭、反对奢靡的态度,希望统治者能以俭治国。“阳乌黯黯向山沉,夕鸟喧喧入上林”:描写傍晚时分的景象。太阳昏暗地向山边沉落,傍晚的鸟儿喧闹着飞入上林苑,“黯黯”“喧喧”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日落和鸟归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黄昏时分特有的氛围,既有落日的苍茫,又有鸟儿归巢的热闹。“薄暮赏馀回步辇,还念中人罢百金”:写诗人傍晚结束赏景返回。傍晚欣赏完景色后,乘坐步辇返回,还想着让宫中之人停止花费百金的奢靡行为,“赏馀”呼应前文的观景,“念”字体现出诗人即使在赏景之后,仍心系节俭,再次强调了反对奢侈、提倡节约的思想。
上一篇:唐·王勃《普安建阴题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