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横万里":奔腾的长江横跨万里,
"古渡渺千秋":古老的渡口历经千年沧桑。
"浩浩波声险":江水浩荡,波涛声声震耳,
# 波:一作风。
"苍苍天色愁":苍茫的天空映衬着江色,令人心生忧愁。
"三方归汉鼎":三国鼎立终归一统,
"一水限吴州":长江天堑成为吴地与中原的分界。
"霸国今何在":昔日称霸一方的东吴政权,如今安在,
"清泉长自流":只有山间清泉依旧潺潺流淌。
# 泉:一作波。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诗人开篇描绘了长江的辽阔与古渡的悠久历史。长江横贯万里,古渡口历经千年,展现出一种时空的宏大与深远。颔联:“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长江的波涛汹涌和天空的苍茫。波涛浩荡,声势险恶;天色灰暗,给人以忧愁之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历史的沧桑。颈联:“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诗人回顾历史,提到三国时期三方归附于汉朝,而长江将吴州与中原地区分隔开来。这里既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也强调了长江在地理上的重要性。尾联:“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诗人以感慨收尾,曾经的霸国如今已不在,只有清泉依然流淌。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永恒与变迁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