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ào
yóu
piān

朝代:南北朝作者:陶弘景浏览量:1
xìng
líng
zhào
yuán
jiǔ
xiāng
yīn
huà
fēi
míng
miè
zài
dàn
bēi
xīn
guān
jiàn
kōng
yǐng
biāo
pèi
nǎi
xiān
shēn
zhāo
xuān
jié
yíng
tái
bīn
tǎng
néng
zhǒng
liú
zhé
wèi
dào
xuán
jīn

译文

人的性灵往昔已然形成,因缘业报长久相互依存。生命的变化并非彻底消亡,基于道理应看淡悲伤与欢欣。冠帽佩剑空留衣影,马缰辔头化仙人身。辞别尘世繁华客,结交那瀛台的仙人宾客。倘若能追随留下的车辙,为你讲述玄妙的路径。

逐句剖析

"性灵昔既肇":人的性灵往昔已然形成,

"缘业久相因":因缘业报长久相互依存。

"即化非冥灭":生命的变化并非彻底消亡,

"在理澹悲欣":基于道理应看淡悲伤与欢欣。

"冠剑空衣影":冠帽佩剑空留衣影,

"镳辔乃仙身":马缰辔头化仙人身。

"去此昭轩侣":辞别尘世繁华客,

"结彼瀛台宾":结交那瀛台的仙人宾客。

"傥能踵留辙":倘若能追随留下的车辙,

"为子道玄津":为你讲述玄妙的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告游篇》是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作的五言古诗。诗中开篇从性灵、缘业等哲学概念入手,阐述生命转化并非消亡,应淡看悲欣;接着描绘自己抛却尘世衣冠,化身仙身,离开人间友人,与瀛台仙人结交的情景;最后表示若有人愿追随其脚步,愿指引其通往玄理之境。全诗以游仙为主题,将道家哲理与浪漫想象相结合,通过对仙界生活的向往和超脱尘世的追求,展现出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精神境界。其语言含蓄蕴藉,在玄理与浪漫的交融中,表达了对超脱境界的追求,是一首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后隐居茅山,创立茅山派。入梁后虽不受聘,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称“山中宰相”。后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陶弘景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均有研究。曾整理古代《神农本草经》,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著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其放弃将药物按疗效分为三品的分类方法,首创把药物按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分类。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性灵昔既肇,缘业久相因。即化非冥灭,在理澹悲欣”:开篇从哲学角度探讨生命,指出人的性灵自初始便已形成,且受前世缘业影响。认为生命的变化并非是彻底的消亡,基于这种道理,应淡然看待悲喜。此句为后文游仙的超脱情感做铺垫,展现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冠剑空衣影,镳辔乃仙身。去此昭轩侣,结彼瀛台宾”:这几句描述诗人抛却尘世的衣冠佩剑,化身仙身,离开人间的同伴,前往仙界与瀛台的仙人结交。通过“冠剑”与“镳辔”、“昭轩侣”与“瀛台宾”的对比,鲜明展现从尘世到仙界的转变,充满浪漫想象,体现出对仙界生活的向往。“傥能踵留辙,为子道玄津”:结尾表示倘若有人愿意追随自己的脚步,踏上求仙问道之路,自己愿意为其指引通往玄妙境界的路径,进一步彰显诗人对自身所悟之道的自信,以及乐于分享求道经验的豁达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到溉《仪贤堂监策秀才联句诗》

下一篇:南北朝·殷淡《宋章庙乐舞歌十五首 其十一 宣德凯容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