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 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到西河美稷":到达西河郡美稷县。
# 西河美稷:地名。
"有童儿数百":有数百名儿童,
"各骑竹马":各自骑着竹马,
# 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道次迎拜":在道旁停留拜迎。
"伋问":郭伋问:“
"儿曹何自远来":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
"对曰":孩子们回答说:“
"闻使君到":听说使君到来,
"喜":我们很高兴,
"故来奉迎":所以来这里欢迎。”
"伋辞谢之":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
"及事讫":等到事情办完后,
# 讫:完毕。,及:等到。
"诸儿复送至郭外":孩子们又将他送到城外,
"问":问道:“
"使君何日当还":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
"伋谓别驾从事":郭伋告诉了部下官吏,
# 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
"计日告之":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
"行部既还":巡视后返回,
"先期一日":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
# 先:比……提前。
"伋为违信于诸儿":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
"遂止于野亭":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
#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须期乃入":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 期:约定的期限。,须:等待。
"其为人若此":他就是这样做人的。
# 若:像。
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曾任尚书吏部郎,元嘉初年为宣城太守。后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因参与孔熙先、彭城王刘义康的政变阴谋,被杀。范晔博涉经史,善为文章,精通音律。曾删取各家关于东汉的史作,著《后汉书》纪传八十卷。《后汉书》一书不仅创新了史书体例,还运用骈文和声律著史,影响了六朝正史的编撰。另著有《狱中与诸甥侄书》《百官阶次》。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写人物轶事的文章,借数百儿童骑竹马迎拜郭伋、郭伋为守信而野亭待期的景象,写出了郭伋为官恪守诚信、尊重孩童的品德。
2. 分段赏析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此段以白描手法勾勒出郭伋初到西河美稷的场景。“童儿数百,各骑竹马”画面鲜活,孩童天真烂漫的迎候方式,既展现出当地民风淳朴,也侧面烘托出郭伋在百姓心中威望极高,连孩童都对其充满爱戴与期待。郭伋与孩童的问答简短自然,“辞谢之”三字则体现出他待人谦逊有礼的品格,为官不骄不躁,没有官威架子。“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这部分承接上文,事情办完后孩童们再次送别,并询问归期,足见孩子们对郭伋的不舍与信赖。而郭伋没有敷衍,而是与下属“计日告之”,严谨地计算归期并如实相告,将对孩童的承诺视作重要之事,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凸显他重视承诺、言出必行的处事原则。“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此段情节陡转,郭伋提前一日完成巡视,却因不愿失信于孩童,选择在野亭停留等待约定日期才入城。“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以近乎固执的坚守,将郭伋恪守信用的品质推向高潮。文末“其为人若此”简短收束,虽未展开议论,但借郭伋的举动,将他重诺守信、以身作则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暗含对其品德的高度赞扬。
上一篇:南北朝·王寂《酒泉子 夫人生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