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胜遗尘事":身处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却纷扰的凡尘俗事,
# 尘事:世俗交际之事。,遗:忘也。,胜:风景优美。
"身闲念岁华":身心悠闲时,便会记挂起四季的美好景物。
# 岁华:年华,亦指美好景物。
"晚晴风过竹":晴朗的夜空中,风儿吹过竹林,
"深夜月当花":深夜时分,清朗的月光映照在花儿上。
# 当:对,映照。
"石乱知泉咽":山泉在乱石中流淌,声音幽咽,
"苔荒任径斜":小路斜斜,上面布满了苔藓。
# 任:任凭。
"陶然恃琴酒":我无比畅快地寄情于琴韵酒兴,
# 恃:倚赖。,陶然:舒畅快乐的样子。
"忘却在山家":忘记了自己身处深山人家。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属于闲适诗题材。诗歌首联写诗人感叹年光流逝,蜗居山野;颔联和颈联描写春宵的美好景致;尾联则展现了诗人摆脱世事纷扰后的从容与恬静心境。全诗语言质朴,风格清新流丽,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 写作手法
拟人:“石乱知泉咽”一句中,“咽”字赋予了泉水以人的特性,仿佛泉水在乱石中流淌时发出了呜咽的声音,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富有情感。借景抒情: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宵的所见所闻,如晚晴的风、深夜的月、乱石中的泉、荒苔覆盖的小径等,借以抒发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对岁月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首联这里的“遗”字用得极为巧妙,它不仅与诗题“自遣”相呼应,还与下文的“念”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在面对时光流逝时,内心所生的迟暮之感与淡淡哀愁。颔联与颈联主要描绘了春日夜晚的宁静美景。晴朗的夜晚,微风拂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响声;深夜时分,明亮的月光映照在花朵之上,显得格外皎洁。山泉在乱石中流淌,声音幽咽,仿佛在低语;小路斜斜,上面布满了苔藓,显得古朴而自然。这里的“任”字用得极有气韵,它既写出了诗人听任自然的闲适之情,又展现了诗人萧散自在的生活态度。尾联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寄情于琴酒之间的悠然自得之情。他陶然地倚靠在琴边,品尝着美酒,仿佛暂时忘却了自己身处山家的孤寂。然而,这种忘却只是暂时的,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份对尘世的牵挂与无奈,仍然隐隐可见。这里的“忘却在山家”,既表现了诗人对红尘俗事的超脱与放下,又暗示了他内心深处的那份不易察觉的苍凉与孤独。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紧扣诗题徐徐铺展。诗中笔触所及,隐者的形象与气质跃然纸上。然而,诗题里的“自遣”二字,却不经意间透露出诗人并非全然心甘情愿地远离尘世。诗中描绘的景物越是清幽静谧,越能映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苍凉。但实际上,这所谓的“自遣”,不过如同举杯消愁,并非是真正能够超脱世俗,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表面的悠然,实则难掩其内心对尘世的纠结与无奈。
# 亦浅率无味,大似后人写景凑句之诗,篇篇可以互换者也。
清纪昀《抄诗或问》
# 用少陵法而细意妥帖,仍自玉溪本色,非空腔滑调也。“马首之络”,只可诋明七子,岂可横加义山。
近代史学家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
上一篇:唐·李廓《长安少年行》
下一篇:唐·李商隐《曲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