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ǒ
cūn
shè

朝代:唐作者:杜荀鹤浏览量:2
jiā
suí
bīng
​jìn
kōng
cún
shuì
é
nìng
róng
jiǎn
fēn
shí
xuán
yíng
yóu
guò
shū
cháng
kān
wén
cán
xià
zhī
sāng
chōng
zhài
tián
fèi
chūn
gēng
láo
jūn
shù
zhōu
shuí
huì
shā
mín
jiāng
jìn
gèng
yāo
xūn

译文

军兵离去,家室一空。财物掠夺走,男子抓了丁,税赋的数额又哪里容许减去一分?缺衣少食尚可勉强解决,赋税常交又急迫,听到传令让人心惊。到了夏天,桑树疯长充塞村寨,却无人养蚕,无丝可织,到了春耕时节,田野荒芜,耕牛都被犒劳了军队。这样下去,哪一州县会得到好处呢?只有那些军棍酷吏靠宰杀榨取百姓得到更多功勋。

逐句剖析

"家随兵尽屋空存":军兵离去,家室一空。财物掠夺走,男子抓了丁,

"税额宁容减一分":税赋的数额又哪里容许减去一分?

# 宁容:岂容,不许。,税额:规定应缴赋税的数字。

"衣食旋营犹可过":缺衣少食尚可勉强解决,

# 旋营:临时对付。

"赋输长急不堪闻":赋税常交又急迫,听到传令让人心惊。

# 赋输长急:官府长年都在急迫地催缴赋税。输,送。

"蚕无夏织桑充寨":到了夏天,桑树疯长充塞村寨,却无人养蚕,无丝可织,

# 充寨:充作修营寨的木料。

"田废春耕犊劳军":到了春耕时节,田野荒芜,耕牛都被犒劳了军队。

# 犊劳军:将耕牛牵去慰劳官军。犊:小牛。

"如此数州谁会得":这样下去,哪一州县会得到好处呢?

# 如此数州谁会得:“如此”二句,多州县都处于如此水深火热之中,没谁去理会,那些作地方宫的却一味不顾人民的死活,只管敲榨勒索,争取立功受赏、升官发财。

"杀民将尽更邀勋":只有那些军棍酷吏靠宰杀榨取百姓得到更多功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所居村舍》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战乱后农村的荒凉景象,深刻反映了百姓在战乱与苛政双重压迫下的悲惨生活。诗人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家破人亡、田地荒芜的画面,同时以对比手法揭示了官府对百姓的无情剥削。全诗分为四联,首联描写战乱后家室空存的凄凉景象,颔联写百姓勉强维持生计却仍受赋税压迫的苦难,颈联通过桑树被砍、耕牛被杀的细节展现农田荒废的现实,尾联则控诉官吏不顾百姓死活、以压榨邀功的丑恶行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展现了杜荀鹤诗歌“以诗为史”的特点。作品语言浅近,对比鲜明,感情强烈,是反映唐代晚期社会现实的文学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现实主义诗人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早有才名却屡试不第,大顺进士,后为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杜荀鹤以诗为业,作诗主张“诗旨未能忘救物”,能继承杜甫、白居易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其诗短小精悍、语言浅近通俗,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后人称其诗为“杜荀鹤体”。代表作品有《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 今存有《唐风集》(又名《杜荀鹤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诗人以村居耳闻目见的情景为素材,描绘了广大农民在战乱和赋税压迫下的悲惨生活,揭露了社会政治的昏暗和官吏的残暴‌。当时正值战乱频发,地方军阀割据,百姓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具体场景如家室空存、农田荒废等,控诉了战乱和赋税对百姓的摧残,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呼声‌。这首诗不仅是战乱时期农村萧条凋敝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屠杀人民起家的官吏的强烈声讨,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反映战乱现实的纪实诗。全诗以战乱后的农村为背景,通过描写家破人亡、赋税沉重、生产荒废的景象,深刻揭示了社会政治的昏暗和官吏的残暴。诗中“家随兵尽屋空存”写出了战乱对百姓家庭的破坏;“赋输长急不堪闻”反映了官府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则描绘了生产荒废的惨状;最后“杀民将尽更邀勋”更是对统治阶层的强烈谴责。

2. 写作手法

白描:诗人以简洁的笔触直接描绘出战乱后的农村景象,如“家随兵尽屋空存”“田废春耕犊劳军”,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荒凉破败的画面,不加修饰却生动逼真,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破坏。对比:诗中将百姓的困苦与官府的苛刻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家随兵尽屋空存”“衣食旋营犹可过”写出了百姓家破人亡、生活艰难的惨状;另一方面,“税额宁容减一分”“赋输长急不堪闻”则揭示了官府的无情催缴和对百姓的残酷剥削。

3. 分段赏析

首联:“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诗人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战乱后家室空存的凄凉景象,同时通过对比揭示了赋税不减的残酷现实。一边是家破人亡的荒凉,一边是官府毫不通融的催税,这种强烈的反差奠定了全诗悲愤的基调。颔联:“衣食旋营犹可过,赋输长急不堪闻。”诗人继续运用白描,描写百姓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勉强维持生计的艰难。而“赋输长急不堪闻”则通过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官府催税的急迫与百姓的无奈,深化了百姓苦难的主题。颈联:“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桑树被砍伐、耕牛被牵走的细节,通过这些具体画面展现了农田荒废、生计无着的悲惨现实。白描手法的运用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战乱对百姓生活的毁灭性打击。尾联:“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更邀勋。”诗人以反问和讽刺的笔调控诉战乱和赋税对百姓的摧残,揭露官吏以压榨百姓邀功的丑恶行径。这种对比和讽刺的写作手法,强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与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诗语言浅近,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不详河南教育出版社编辑何宝民《中国诗词曲赋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清平乐·禁庭春昼》

下一篇:唐·捧剑仆《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