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ìn
cháng
chéng
xíng

朝代:魏晋作者:陈琳浏览量:2
yìn
cháng
chéng
shuǐ
hán
shāng
wǎng
wèi
cháng
chéng
shèn
liú
tài
yuán
guān
zuò
yǒu
chéng
zhù
xié
shēng
nán
ér
nìng
dāng
dòu
néng
zhù
cháng
chéng
cháng
chéng
lián
lián
lián
lián
sān
qiān
biān
chéng
duō
jiàn
shǎo
nèi
shè
duō
guǎ
zuò
shū
nèi
shě
biàn
便
jià
liú
zhù
shàn
shì
xīn
zhāng
shí
shí
niàn
bào
shū
wǎng
biān
jūn
jīn
chū
shēn
zài
huò
nàn
zhōng
wèi
liú
jiā
shēng
nán
shèn
shēng
yòng
jūn
jiàn
cháng
chéng
xià
rén
hái
xiāng
chēng
zhǔ
jié
xíng
shì
jūn
qiàn
qiàn
xīn
guān
míng
zhī
biān
jiàn
qiè
néng
jiǔ
quán

译文

放马饮水长城窟,泉水寒冷伤马骨。找到长城的官吏对他说,千万别再留滞太原的劳役卒!当官的说:“官家的工程有期限,快打夯土齐声喊!太原差役说:“男儿自当格斗死,怎能抑郁造长城。长城绵绵无边际,绵延不断三千里。边城无数服役的青壮年,家乡无数的妻子孤独居。捎书带信与妻子,快快重嫁不要等。嫁后好好伺侯新公婆,时时记住不要忘了我这个旧男人!妻子回书到边地,妻子信中质问:你如今说话怎么这么难听?太原差役信中说:“身陷祸难回不去,为什么还留住人家女儿不放呢?生下男孩千万不要养,生下女孩用肉来哺。你难道没有看见长城下,死人的骸骨相交叉。妻子信中说:“嫁你就该随着你,想来不够牵记你。”明明知道边地苦,我怎能长久活着求自保?

逐句剖析

"饮马长城窟":放马饮水长城窟,

"水寒伤马骨":泉水寒冷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找到长城的官吏对他说,

"慎莫稽留太原卒":千万别再留滞太原的劳役卒!

# 太原:秦郡名,约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这句是役夫们对长城吏说的话。,稽留:滞留,阻留,指延长服役期限。,慎莫:恳请语气,千万不要。慎,小心,千万,这里是告诫的语气。

"官作自有程":当官的说:“官家的工程有期限,

# 程:期限。,官作:官府的工程,指筑城任务而言。

"举筑谐汝声":快打夯土齐声喊!

# 谐汝声:喊齐你们打夯的号子。这是长城吏不耐烦地回答太原卒们的话。,筑:夯类等筑土工具。

"男儿宁当格斗死":太原差役说:“男儿自当格斗死,

# 格斗:搏斗。,宁当:宁愿,情愿。

"何能怫郁筑长城":怎能抑郁造长城。

# 怫郁:烦闷,憋着气。

"长城何连连":长城绵绵无边际,

# 连连:形容长而连绵不断的样子。

"连连三千里":绵延不断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边城无数服役的青壮年,

# 健少:健壮的年轻人。

"内舍多寡妇":家乡无数的妻子孤独居。

# 寡妇:指役夫们的妻子,古时凡独居守候丈夫的妇人皆可称为寡妇。,内舍:指戍卒的家中。

"作书与内舍":捎书带信与妻子,

"便嫁莫留住":快快重嫁不要等。

"善侍新姑嫜":嫁后好好伺侯新公婆,

# 姑嫜:婆婆和公公。,侍:侍奉。一作事。

"时时念我故夫子":时时记住不要忘了我这个旧男人!

# 故夫子:旧日的丈夫。一说丈夫的自称。以上三句是役夫给家中妻子信中所说的话。

"报书往边地":妻子回书到边地,

# 报书:回信。

"君今出语一何鄙":妻子信中质问:你如今说话怎么这么难听?

# 鄙:粗野,浅薄,不通情理。这是役夫的妻子回答役夫的话。

"身在祸难中":太原差役信中说:“身陷祸难回不去,

"何为稽留他家子":为什么还留住人家女儿不放呢?

# 他家子:犹言别人家女子,这里指自己的妻子。这是戍卒在解释他让妻子改嫁的苦衷。

"生男慎莫举":生下男孩千万不要养,

# 举:本义指古代给初生婴儿的洗沐礼,后世一般用为“抚养”之义。

"生女哺用脯":生下女孩用肉来哺。

# 脯:干肉,腊肉。,哺:喂养。

"君独不见长城下":你难道没有看见长城下,

"死人骸骨相撑拄":死人的骸骨相交叉。

# 撑拄:支架。骸骨相互撑拄,可见死人之多。以上四句是化用秦时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结发行事君":妻子信中说:“嫁你就该随着你,

# 行:句中助词,如同现代汉语的“来”。,结发:指十五岁,古时女子十五岁开始用笄结发,表示成年。

"慊慊心意关":想来不够牵记你。”

# 关:牵连。,慊慊:空虚苦闷的样子,这里指两地思念。

"明知边地苦":明明知道边地苦,

"贱妾何能久自全":我怎能长久活着求自保?

# 久自全:长久地保全自己,长久地苟活着。自全,独自活着。以上四句是说,自从和你结婚以来,我就一直痛苦地关心着你。你在边地所受的苦楚我是明白的,如果你要死了,我自己又何必再长久地苟活下去呢?这是役夫的妻子回答役夫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末文人陈琳所作的一首乐府诗。该诗沿用乐府旧题,以秦代征发民众修筑长城的历史事件为依托,借助筑城役卒与妻子的对话场景,深刻展现了繁重无度的徭役给民众带来的沉重苦难。诗篇采用书信往来的对话体形式,细腻呈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生动刻画了他们相互牵挂的深情。作品高度赞扬了筑城役卒夫妻坚贞不渝的情感品质,同时通过帝国官吏的冷漠无情与普通百姓的真挚情感形成鲜明对照,有力批判了苛政引发的民怨。全诗文字质朴凝练,意象鲜活,情感表达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陈琳(?~217),东汉末年文学家。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东北)人。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后入袁绍幕,并掌管书记,曾为袁绍作檄文斥责曹操。袁绍败归曹操,曹操爱其才,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擅长写诗,诗中五言、七言杂用,文辞古朴,颇有汉乐府古风。他所作草书檄文甚多,文辞工丽,多骈偶成分。代表作有《饮马长城窟行》《为袁绍檄豫州》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饮马长城窟行》为汉末文学家陈琳所著,收录于《陈记室集》。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饱受战乱的百姓亟待休养生息,秦王朝却征调30万人修筑长城。公元前214年征伐岭南时,再调50万人参战。同期,大规模道路修建与水利工程相继开展。为保障工程推进,秦王朝先后强制14万个家庭迁徙边疆。即便如此,劳动力仍显不足,官吏为赶工期加紧征役,役卒们长期承受高强度劳作,众多役卒殒命工地。陈琳以秦代大规模征发民力、百姓被迫修筑长城等史实为创作背景,写下这首《饮马长城窟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叙事诗。借秦代修筑长城背景下筑城役卒与妻子书信对话的场景,写出了繁重徭役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展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情感,批判了苛政引发的民怨。

2. 写作手法

侧面描写:“水寒伤马骨”以马骨受冻侧面写出边地酷寒,连牲畜都难以承受,烘托役夫生存环境恶劣,暗示其苦役生活的艰辛。象征:“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中,“水寒”象征边地生存环境的恶劣与残酷。寒水冻伤马骨,既写实又隐喻役夫在苦役中遭受的摧残,以自然环境的酷寒象征统治者暴政下的非人境遇,奠定全诗悲苦基调。承上启下:“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承接上文役夫与吏的冲突,以“连连”写长城绵长,暗示劳役无尽;引出下文夫妻书信,“健少”与“寡妇”的对举,将边城苦役与家庭离散关联,串联起前后文的叙事与情感。对比:“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与“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形成对比。官吏冷漠的命令与役夫愤怒的抗争,凸显阶级对立;“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以重女轻男的反常观念,与传统重男轻女思想对比,强化长城役的惨酷,揭示民怨之深。

3. 分段赏析

第一层(一至八句)这首诗开篇“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两句,就着事件生发,用水的寒冷象征性地凸显出边地艰难的生存环境,这是一个被死亡阴影笼罩的寒苦境地。由此引出役夫无法忍受苦役,前去向督工的长城吏请求:“慎莫稽留太原卒!”役夫清楚官家还会继续稽留他们服苦役,于是诚惶诚恐地找到长城吏恳求,从“慎莫”二字能感受到他们对被再三稽留服役的担忧与恐惧。“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长城吏并未正面回应役夫的诉求,而是打着官腔说道:“官家的工程是有期限的,赶紧举起夯唱起夯歌干活吧。”从长城吏爱答不理的语气中,能够看出官吏对役夫的轻视。在长城吏眼中,官家的工程最为重要,役夫的悲苦根本不值一提,役夫的生命如同草芥,累死、冻死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役夫面对冷酷的现实,不再心存幻想,愤怒地呐喊:“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在这无奈的抗争里,可见役夫生不如死、忍无可忍的悲痛。从这一官一役的对话中,能看到官家与役夫之间尖锐的矛盾,既然官家不顾百姓死活,那么与其死在劳役中,不如豁出去拼命,寻求一条生路。这种不愿忍受苦役、宁可战死的愤怒情绪,对统治者而言,是即将造反的危险信号。诗人在此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对立矛盾,反映出被压迫、被奴役的人民对暴政强烈的不满情绪。第二层(九到十二句)中,此诗前半部分描绘役夫与长城吏的对话场景,后半部分则展现役夫与妻子的书信往来。中间穿插四句起到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长城绵延不绝,呈现出工程的浩大与无尽,这使得劳役期限遥遥无期,役夫难以盼得归期。“连连”二字重复使用,以蝉联的方式衔接前后句,自然承接上文内容。长城既然连绵无尽,那么修筑它所需的劳动力必然众多,随着壮丁被大量征调,被拆散的家庭也随之增多。诗中通过“边城”与“内舍”、“健少”与“寡妇”的对举,进一步引出彼此书信对答的布局。在丈夫寄往家中的书信里明确写道,边城的健少嘱咐妻子“便嫁莫留住”,让她趁年轻重新嫁人,不必再在家中等待自己,还希望她“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好好侍奉新公婆,同时能时常思念自己。劝妻子改嫁的举动,实则源于丈夫对妻子的深切关爱——役夫清楚地知道自己已无归家团聚的可能,不忍心耽误妻子的青春,却又希望妻子心中能始终记挂自己。役夫对妻子这一番深切叮嘱,宛如临死前的后事安排,字里行间的入微体贴与深挚爱抚,让人感受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悲怆,读来令人凄楚悲凉。这短短数语,既写出了健少在无奈境况下的复杂内心,充满悲剧氛围,也展现出役夫的无私与善良——在残酷的生存掠夺中,朴实善良的人往往最先被推向死亡的边缘。第三层(十三至二十八句)中,内舍回信至边地,称“君今出言一何鄙”,既责备丈夫来信中“便嫁莫留住”等话语粗鄙不堪,又以委屈口吻表明因丈夫言辞而觉受辱——仿佛在质问“你竟将我当作何人,怎忍说出这等难听言语”,此语鲜明凸显出她对丈夫忠贞不渝的爱意。“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一句,是妻子引用丈夫信中内容,道尽丈夫身处困境的苦衷与不得已。“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借民歌来点明主题,暗示丈夫必定会死于筑城苦役。秦代修筑长城时死者众多,有民歌唱道“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与诗中语句仅数字差异。封建时代本是重男轻女,此谣谚却一反常态,说生男孩不要去养活、生女孩要用干肉(脯)喂养,由此可见民愤之大。接着妻子以死明誓:“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此次语气与前番的责备全然不同,每一句话都流露出对丈夫的无限温情。在妻子眼中,丈夫是生存的唯一依靠,这与上文长城吏将役夫视为草芥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役夫对于官家而言如同草芥,割除后自会有新人补充;对于家庭而言却如同栋梁,栋梁倾倒则房屋坍塌,全家都难以存活。妻子从丈夫的信中明白他必死无疑,但她不忍说出“死”字,只用“苦”字替代,这是因为她既预见了死亡的必然,又对这一事实充满恐惧。诗人用婉曲的措辞来表现役夫妻子的善良,以及她对丈夫的担忧与体贴。末句“贱妾何能久自全”向丈夫透露了深藏内心的念头:你若难以存活,我也不会独自活下去。妻子的死不仅是贞烈的殉情,更是家庭无法继续存活的绝望悲剧——役夫死,他的妻子便会死,他的父母也难以活下去,一个家庭就此破败消亡,千千万万役夫家庭的命运可想而知。既然是共同的处境与命运,悲哀的结局也就大致相同了。役夫妻子的心意是决绝的,说出来的话语却依然委婉,这样就更加强了全诗的悲剧氛围。

4. 作品点评

该诗全篇借对话形式,生动呈现主人公神态与心境。士卒和官吏间的交谈,道出战士长期戍边的艰辛,以及他们归乡心切的迫切;士卒与妻子的书信往来,彰显古代劳动妇女和从军士卒默默承受苦难、彼此关怀、情比金坚的高尚品格。诗中“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的悲愤之语,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杜甫在《兵车行》中,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诗句,痛斥唐代天宝年间的不义战争。追溯其源头,明显可见受陈琳此乐府诗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往谓六句,设为卒往告吏求归,吏惟饬卒急筑,卒再与吏析辩往复之词。长城四句,言如此工程,宁有尽日,将来夫妻相聚,真绝望矣。作书六句,第一番寄答。去书但嘱“便嫁”,来书但责“何鄙”,不忍直言必死边地也。身在至末十句,第二番寄答。寄辞六句,以在祸难,说明不忍稽留之故,复言生男不如生女,用古辞语,以见己之必死边城。答辞四句,表自己之亦当从死,而夫之死,终不忍言,只以“苦”字代之,得体。

清张荫嘉《古诗赏析》

# 此亦家居怀主之思也。期久要于黄泉,谓九死以无改。

清陈沆《诗比兴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刘琨《重赠卢谌》

下一篇:魏晋·张载《剑阁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