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朝代:魏晋作者:陈琳浏览量:2
jié
yùn
shí
shū
qiū
fēng
liáng
qiě
qīng
xián
xīn
jià
yán
cóng
yǒu
shēng
áo
xiáng
cháng
liú
xiāo
yáo
dēng
gāo
chéng
dōng
wàng
kàn
chóu
huí
lǎn
yuán
tíng
jiā
diāo
绿
fāng
cǎo
xiān
hóng
róng
chěng
zāi
yuè
shì
nián
mìng
jiāng
西
qīng
jiàn
gōng
shí
zhōng
dǐng
suǒ
míng
shōu
niàn
huán
qǐn
fáng
kāng
kǎi
yǒng
fén
jīng
shù
jūn
zài
chuí
gōng
míng

译文

季节更替,时令气候和缓舒展,秋风清凉而明澈。闲居独处,心中并不愉悦,于是驾车与友人同行。在广阔的水流中翱翔嬉戏,在高耸的城墙上逍遥漫步。向东眺望广阔的田野,回身观赏庭院。珍贵的树木凋零了绿色的叶子,芳香的草木却绽放出红色的花朵。时光如奔驰般流逝,岁月已近黄昏。若不能及时建立功业,功勋又怎能铭刻于钟鼎之上。收敛思绪回到寝房,慷慨激昂地吟咏古代典籍。或许可以接近君王,便能树立德行,留下功名。

逐句剖析

"节运时气舒":季节更替,时令气候和缓舒展,

# 时气:四季的气候。,节运:节气、时节。

"秋风凉且清":秋风清凉而明澈。

"闲居心不娱":闲居独处,心中并不愉悦,

"驾言从友生":于是驾车与友人同行。

# 友生:朋友。,驾言:乘车。

"翱翔戏长流":在广阔的水流中翱翔嬉戏,

# 长流:当指流过业城的漳水。

"逍遥登高城":在高耸的城墙上逍遥漫步。

# 高城:指业城及城的铜雀三台。

"东望看畴野":向东眺望广阔的田野,

# 畴野:田野。指邱城以东广阔的田野。

"回顾览园庭":回身观赏庭院。

# 园庭:当指铜雀园即西园,也指邱城以西的玄武苑。

"嘉木凋绿叶":珍贵的树木凋零了绿色的叶子,

"芳草纤红荣":芳香的草木却绽放出红色的花朵。

"骋哉日月逝":时光如奔驰般流逝,

# 日月逝:时光流失。,骋:飞驰。

"年命将西倾":岁月已近黄昏。

# 西倾:像太阳一样西斜。,年命:年岁。

"建功不及时":若不能及时建立功业,

"钟鼎何所铭":功勋又怎能铭刻于钟鼎之上。

# 钟鼎:古代铜器的通称。

"收念还寝房":收敛思绪回到寝房,

"慷慨咏坟经":慷慨激昂地吟咏古代典籍。

# 坟经:三坟、五经的简称。古代典籍。

"庶几及君在":或许可以接近君王,

# 庶几:也许可以,表示希望。

"立德垂功名":便能树立德行,留下功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诗》是东汉陈琳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秋日与友人同游的所见所感,抒发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前八句写景,展现秋风送爽时节,诗人与友人登高远眺,看到原野园庭中草木凋零的景象。后八句抒情,感叹岁月流逝,表达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体现了建安文学“慷慨悲凉”的风格特点。诗中“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等句,生动传达出诗人对时光飞逝的焦虑,而“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则直抒胸臆,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结尾“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名”点明主旨,寄托了与友人共同实现人生理想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陈琳(?~217),东汉末年文学家。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东北)人。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后入袁绍幕,并掌管书记,曾为袁绍作檄文斥责曹操。袁绍败归曹操,曹操爱其才,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擅长写诗,诗中五言、七言杂用,文辞古朴,颇有汉乐府古风。他所作草书檄文甚多,文辞工丽,多骈偶成分。代表作有《饮马长城窟行》《为袁绍檄豫州》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纪游诗。表达了诗人岁月的匆匆流逝的感叹,以及希望尽快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一句通过日月如奔驰般流逝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以时光飞逝的景致,抒发了功业未成的忧虑,渴望在有生之年留下功名。

3. 分段赏析

​“节运时气舒,秋风凉且清”两句点明时令特征。“节运”与“时气”强调季节运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舒”字准确传达秋气的爽朗特质,“凉且清”从体感到视觉描写秋风。“闲居心不娱,驾言从友生”揭示出游动机。“闲居”与“不娱”构成因果,“驾言”化用典故,展现文人群体对《诗经》抒情传统的继承。“翱翔戏长流,逍遥登高城”描写游览过程。“翱翔”“逍遥”两个连绵词营造轻快节奏,“戏”字赋予流水以游乐意味。登高暗合建安时期“登高作赋”的文学传统。“东望看畴野,回顾览园庭”视角全面。“东望”与“回顾”形成对仗,“畴野”与“园庭”构成自然与人文在空间上的对应。“嘉木凋绿叶,芳草纤红荣”聚焦景物变化。“嘉木”与“芳草”延续楚辞香草意象,但“凋”“纤”二字注入光阴流逝的忧思。红绿色彩的对比,暗喻生命由盛转衰的过程。“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转入时间的思考,“骋”运用比喻修辞,“西倾”以日落喻人生暮年,与首句“秋风”形成季节与生命的双重隐喻。“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抒发对功业的焦虑。“钟鼎”作为青铜礼器的比喻,象征青史留名。“何所铭”的反问句式,强化紧迫感。“收念还寝房,慷慨咏坟经”描写归来后的行为。“收念”与开篇“闲居”呼应,“坟经”的诵读,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立德立言”的践行。“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名”表明人生理想。“庶几”的谦逊语气,又有“立德垂功名”的宏大追求。结尾点明“三不朽”的儒家价值观,使全诗从个人抒情升华。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建安诗歌风格开篇,描绘了与友人一同出游的景象。然而,秋天草木的凋零却触动了诗人内心的黯淡情感,引发了他对生命短暂的无尽沉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移居(其二)》

下一篇:魏晋·曹植《对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