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运时气舒":季节更替,时令气候和缓舒展,
# 时气:四季的气候。,节运:节气、时节。
"秋风凉且清":秋风清凉而明澈。
"闲居心不娱":闲居独处,心中并不愉悦,
"驾言从友生":于是驾车与友人同行。
# 友生:朋友。,驾言:乘车。
"翱翔戏长流":在广阔的水流中翱翔嬉戏,
# 长流:当指流过业城的漳水。
"逍遥登高城":在高耸的城墙上逍遥漫步。
# 高城:指业城及城的铜雀三台。
"东望看畴野":向东眺望广阔的田野,
# 畴野:田野。指邱城以东广阔的田野。
"回顾览园庭":回身观赏庭院。
# 园庭:当指铜雀园即西园,也指邱城以西的玄武苑。
"嘉木凋绿叶":珍贵的树木凋零了绿色的叶子,
"芳草纤红荣":芳香的草木却绽放出红色的花朵。
"骋哉日月逝":时光如奔驰般流逝,
# 日月逝:时光流失。,骋:飞驰。
"年命将西倾":岁月已近黄昏。
# 西倾:像太阳一样西斜。,年命:年岁。
"建功不及时":若不能及时建立功业,
"钟鼎何所铭":功勋又怎能铭刻于钟鼎之上。
# 钟鼎:古代铜器的通称。
"收念还寝房":收敛思绪回到寝房,
"慷慨咏坟经":慷慨激昂地吟咏古代典籍。
# 坟经:三坟、五经的简称。古代典籍。
"庶几及君在":或许可以接近君王,
# 庶几:也许可以,表示希望。
"立德垂功名":便能树立德行,留下功名。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陈琳(?~217),东汉末年文学家。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东北)人。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后入袁绍幕,并掌管书记,曾为袁绍作檄文斥责曹操。袁绍败归曹操,曹操爱其才,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擅长写诗,诗中五言、七言杂用,文辞古朴,颇有汉乐府古风。他所作草书檄文甚多,文辞工丽,多骈偶成分。代表作有《饮马长城窟行》《为袁绍檄豫州》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纪游诗。表达了诗人岁月的匆匆流逝的感叹,以及希望尽快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一句通过日月如奔驰般流逝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以时光飞逝的景致,抒发了功业未成的忧虑,渴望在有生之年留下功名。
3. 分段赏析
“节运时气舒,秋风凉且清”两句点明时令特征。“节运”与“时气”强调季节运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舒”字准确传达秋气的爽朗特质,“凉且清”从体感到视觉描写秋风。“闲居心不娱,驾言从友生”揭示出游动机。“闲居”与“不娱”构成因果,“驾言”化用典故,展现文人群体对《诗经》抒情传统的继承。“翱翔戏长流,逍遥登高城”描写游览过程。“翱翔”“逍遥”两个连绵词营造轻快节奏,“戏”字赋予流水以游乐意味。登高暗合建安时期“登高作赋”的文学传统。“东望看畴野,回顾览园庭”视角全面。“东望”与“回顾”形成对仗,“畴野”与“园庭”构成自然与人文在空间上的对应。“嘉木凋绿叶,芳草纤红荣”聚焦景物变化。“嘉木”与“芳草”延续楚辞香草意象,但“凋”“纤”二字注入光阴流逝的忧思。红绿色彩的对比,暗喻生命由盛转衰的过程。“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转入时间的思考,“骋”运用比喻修辞,“西倾”以日落喻人生暮年,与首句“秋风”形成季节与生命的双重隐喻。“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抒发对功业的焦虑。“钟鼎”作为青铜礼器的比喻,象征青史留名。“何所铭”的反问句式,强化紧迫感。“收念还寝房,慷慨咏坟经”描写归来后的行为。“收念”与开篇“闲居”呼应,“坟经”的诵读,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立德立言”的践行。“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名”表明人生理想。“庶几”的谦逊语气,又有“立德垂功名”的宏大追求。结尾点明“三不朽”的儒家价值观,使全诗从个人抒情升华。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建安诗歌风格开篇,描绘了与友人一同出游的景象。然而,秋天草木的凋零却触动了诗人内心的黯淡情感,引发了他对生命短暂的无尽沉思。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移居(其二)》
下一篇:魏晋·曹植《对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