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朝代:魏晋作者:陈琳浏览量:2
gāo
huì
shí
nán
wéi
xīn
yīn
huái
怀
cóng
zhōng
bēi
gǎn
qīng
yīn
tóu
shāng
huān
zuò
xiāo
yáo
cháng
lín
xiāo
xiāo
shān
fēng
àn
àn
tiān
yīn
chóu
chàng
wàng
xuán
fǎn
zhān
jīn

译文

盛大的聚会时常让人不快乐,羁旅之人难以安心。深厚的情怀从心中生出,悲戚的情感激荡出清越的声音。放下酒杯结束欢宴的坐席,悠闲地在长林中行走。山谷里风声萧萧,天空昏暗阴沉。伤感得忘了返回,抽噎着眼泪沾湿衣襟。

逐句剖析

"高会时不娱":盛大的聚会时常让人不快乐,

# 不娱:不欢乐,不高兴。,高会:盛会。

"羁客难为心":羁旅之人难以安心。

# 为心:犹安心,放心。为:犹置也。,羁客:寄居做客之人。

"殷怀从中发":深厚的情怀从心中生出,

# 殷怀:犹忧怀。殷:忧也。

"悲感激清音":悲戚的情感激荡出清越的声音。

# 清音:清越的声音。,悲感:悲痛伤感。

"投觞罢欢坐":放下酒杯结束欢宴的坐席,

# 欢坐:即指欢乐之酒宴。坐:一作座。,投觞:扔下酒杯。

"逍遥步长林":悠闲地在长林中行走。

# 长林:茂林。,逍遥:安闲自得的样子。

"萧萧山谷风":山谷里风声萧萧,

# 萧萧:象声词,风声。

"黯黯天路阴":天空昏暗阴沉。

# 天路:天上之路。,黯黯:昏晦不明。

"惆怅忘旋反":伤感得忘了返回,

# 旋反:返回,归来。,惆怅:悲哀,伤感。

"歔欷涕沾襟":抽噎着眼泪沾湿衣襟。

# 歔欷:哀叹抽泣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诗》是东汉末年文学家陈琳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陈记室集》。此诗以羁旅愁怀为主题,通过游子宴饮无欢、独步山林的场景,抒发了客居他乡的孤寂与悲怆。开篇“高会时不娱”直击宴席中的冷落心境,“覊客难为心”点明游子身份,奠定全诗哀愁基调。中段“殷怀”“悲感”二句,以简练笔触刻画内心积郁;而“投觞罢欢”“逍遥步林”的行动描写,凸显了借离席独行排遣苦闷的无奈。后四句借景抒情:“萧萧山谷风”与“黯黯天路阴”以凄冷萧瑟的自然景象烘托黯淡前途,视听结合中强化了迷茫压抑的氛围。末句“歔欷涕沾襟”以涕泪沾衣的细节,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深沉的思归之痛。全诗语言质朴凝练,善用动作与环境烘托传递羁旅之思,体现建安文学“慷慨悲凉”的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陈琳(?~217),东汉末年文学家。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东北)人。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后入袁绍幕,并掌管书记,曾为袁绍作檄文斥责曹操。袁绍败归曹操,曹操爱其才,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擅长写诗,诗中五言、七言杂用,文辞古朴,颇有汉乐府古风。他所作草书檄文甚多,文辞工丽,多骈偶成分。代表作有《饮马长城窟行》《为袁绍檄豫州》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高会时不娱。覊客难为心”开篇点题,直言身处盛大热闹的聚会“高会”,却无法感到欢娱“不”,奠定了全诗忧郁伤感的基调,为羁旅漂泊者的内心感受做了铺垫。直接点明主人公的身份漂泊在外的游子,其内心愁苦复杂,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与首句“不娱”呼应,揭示欢乐场合下的沉重心情。“殷怀从中发。悲感激清音。”细致描绘内心情感状态。沉重的愁绪“殷怀”自然地从心底迸发“从中发”,而这深切的悲哀“悲感”恰好是被周围欢快清越的音乐“清音”所触动的,反衬手法鲜明,乐景反添哀情,更显凄楚。“投觞罢欢坐。”具体动作描写:放下酒杯,停止参与宴席的欢乐。这一动作细节明确表达了主人公离开热闹、寻求解脱的决心,是其情绪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场景转换的关键。“逍遥步长林。”写主人公看似从容悠然地独自漫步于幽深的树林。这里的“逍遥”更多带有被迫远离人群的孤独感,并非真正的逍遥自在,而是为了排遣苦闷。“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两句写景,转入自然环境。山谷间传来凄清的风声“萧萧山谷风”,天空和路途都显得阴暗不明“黯黯天路阴”。萧瑟的山风和黯淡的天色渲染出一种压抑、凄凉、迷茫的氛围,既是眼中所见之景,更是主人公内心愁云惨雾的外化与投射。“惆怅忘旋反。歔欷涕沾襟。”结尾直抒胸臆。在无边的忧伤惆怅中“惆怅”,主人公竟忘记了返回“忘旋”,突显其精神恍惚与深陷愁思的状态。最终难以抑制悲伤,低声哭泣、长声叹息,眼泪落下浸湿了衣襟,情感宣泄达到顶峰,将羁旅之愁与人生之悲刻画得沉痛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五章)》

下一篇:魏晋·曹植《乐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