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代周瑜":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
"当之陆口":当陆口驻屯,
# 之:动词,到。
"过蒙屯下":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
# 过:到,到达。
"肃意尚轻蒙":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
# 轻:轻视,藐视。,意:心思。
"或说肃曰":有人对鲁肃说:“
# 说:告诉。,或:有的人。
"吕将军功名日显":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
# 日显:日益显赫。
"不可以故意待之":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
# 故意:原来的想法;故:原来,以前。
"君宜顾之":您应当去拜访他。”
# 宜:应当。
"遂往诣蒙":鲁肃就去拜访吕蒙。
# 诣:拜访。
"酒酣":酒过三巡,
"蒙问肃曰":吕蒙问鲁肃:“
"君受重任":您受到重任,
"与关羽为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
"将何计略以备不虞":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
# 虞:意料,预料。
"肃造次应曰":鲁肃轻率地回答:“
# 造次:鲁莽,轻率,大意。
"临时施宜":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
"蒙曰":吕蒙说:“
"今东西虽为一家":现在长江东西双方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
"而关羽实虎熊也":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
"计安可不豫定":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
"因为肃画五策":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
"肃于是越席就之":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
"拊其背曰":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
# 拊:抚摸。
"吕子明":吕子明啊,
"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遂拜蒙母":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
# 拜:拜望,拜见。
"结友而别":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时蒙与成当、":当时吕蒙屯军与成当、
"宋定、":宋定、
"徐顾屯次比近":徐顾非常的靠近,
# 比近:靠近。
"三将死":这三位将军战死后,
"子弟幼弱":他们的儿子都还很小,
"权悉以兵并蒙":孙权想把这三人的军兵,全都给吕蒙。
# 悉:全,都。
"蒙固辞":可是吕蒙坚决的辞让,
# 固:坚决地。
"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说这三位将军勤劳国事,
"子弟虽小":这些孩子虽然年幼,
"不可废也":国家还是不应该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忘记这些孤儿。
"书三上":接连上书多次,
"权乃听":孙权才同意这一做法。
"蒙于是又为择师":吕蒙又找到了几位老师,
"使辅导之":让他们辅导这些孩子,
"其操心率如此":他对国家、朋友的操心大概都是这个样子。
# 率:大概,大略。
西晋史学家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年时聪慧好学,并拜南充人谯周为师。在蜀汉为观阁令史,因不愿屈事宦官黄皓,屡遭谴黜。入晋,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陈寿以才学成名,善于叙事,有良史之才。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另著有《古国志》《益部耆旧传》《蜀相诸葛亮集》等。
1. 分段赏析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起初,鲁肃因对吕蒙的固有印象,内心难免生出轻视之意。但在旁人善意提醒下,他放下成见,决定亲自前往吕蒙驻地拜访,以实际行动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与自省。“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两人会面后把酒言欢,推杯换盏间,话题逐渐聚焦到军务要事上。吕蒙主动向鲁肃询问,面对与关羽相邻的紧张局势,该采取何种应对之策。鲁肃未及深思,仓促给出回应,而吕蒙却早有筹谋,不慌不忙地提出应预先制定完备计划,并条分缕析地列举出五条切实可行的策略。吕蒙这番胸有成竹的论述,不仅彰显出其卓越的军事眼光与谋略,更令鲁肃大为震惊。至此,鲁肃彻底改变对吕蒙的看法,对其才略钦佩不已,二人也因此结下深厚情谊,成为至交好友。“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此外,文中还刻画了吕蒙坚守原则、正直无私的一面。他三次郑重上书孙权,坚决推辞不愿独揽其他三将的兵马,充分体现出他不贪图权力的高尚品格。不仅如此,他还亲力亲为,为这三将的子弟精心挑选老师,耐心辅导学业,如此细致入微的关怀与担当,更让吕蒙的操守与率直展露无遗。
下一篇:魏晋·潘岳《悼亡诗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