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ào

朝代:唐作者:韦庄浏览量:1
jiāng
cūn
xià
duō
léi
xiǎo
zuò
kuáng
lín
wǎn
yòu
qíng
làng
zhī
shēn
nán
jīn
běi
píng

译文

江边的村庄进入夏天后,常常会有雷雨,清晨下起了狂风暴雨,到了傍晚却又放晴了。暴雨过后,江面上波浪汹涌,不知道水有多深,南湖和北湖的水位都涨起来了,现在连成了一片。

逐句剖析

"江村入夏多雷雨":江边的村庄进入夏天后,常常会有雷雨,

"晓作狂霖晚又晴":清晨下起了狂风暴雨,到了傍晚却又放晴了。

# 狂霖:暴雨。

"波浪不知深几许":暴雨过后,江面上波浪汹涌,不知道水有多深,

# 几许:犹几何,多少。

"南湖今与北湖平":南湖和北湖的水位都涨起来了,现在连成了一片。

# 南湖今与北湖平:谓湖水上涨,两湖相平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暴雨》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江村夏季雷雨的景象,展现了暴雨前后的自然变化。诗中通过“晓作狂霖晚又晴”“波浪不知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暴雨的猛烈和雨后的宁静。通过对南湖与北湖水位变化的描写,暗示了暴雨的强度和影响。通过“晓作狂霖”与“晚又晴”的对比,突出了暴雨的突然和雨后的宁静。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通过对暴雨前后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奇妙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既有对暴雨的生动描写,也有对雨后宁静的细腻感受,体现了韦庄诗歌的高超技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暴雨》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夏季江村暴雨的景象及其雨后的变化。诗中提到,江村入夏后雷雨频繁,清晨暴雨倾盆,傍晚却又放晴。暴雨过后,江水波浪汹涌,水位上涨,南湖和北湖的水面连成一片。诗人通过这种描写,展现了夏日暴雨的迅猛与短暂,以及自然的神奇变化。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夏日暴雨的迅猛与短暂,以及雨后自然的宁静与变化。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通过描写暴雨前后的天气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前两句“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展现了早晨狂风暴雨、晚上却晴空万里的变化,突出了夏日雷雨的突发性和短暂性。白描:“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波浪不知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全诗语言简洁明快,用近乎白话的方式直接描写暴雨的场景,没有过多修饰,却生动地展现了暴雨带来的震撼。情景交融:“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波浪不知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诗人通过对暴雨前后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夏日天气变化无常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首句:“江村入夏多雷雨。”开篇点明时节与地点,夏季的江村雷雨频繁,为全诗奠定了自然背景。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夏日多雨的气候特点。次句:“晓作狂霖晚又晴。”这句通过“晓”与“晚”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暴雨的突发性和短暂性。早晨还是狂风暴雨,傍晚却已晴空万里,展现了夏日天气的变幻无常。第三句:“波浪不知深几许。”雨后江面波涛汹涌,诗人以“不知深几许”表达对水深的不确定感,同时也隐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尾句:“南湖今与北湖平。”这句通过南湖与北湖水位的变化,形象地描绘了暴雨带来的积水之深,同时也暗示了雨后平静的景象,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许棠《边城晚望》

下一篇:唐·李洞《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