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涩余声絮堕风":黄莺的啼鸣已变得干涩,残留着最后的余音,柳絮在风中飘落,
"牡丹花尽叶成丛":牡丹花早已凋谢殆尽,只剩下绿叶长成了茂密的花丛。
"可怜颜色经年别":可惜这艳丽的花色,要等来年才能再见了,
"收取朱阑一片红":请收下这朱红栏杆边留存的一片残红。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莺涩余声絮堕风”,开篇描绘暮春景象。黄莺的啼声已变得干涩稀疏,“涩余声”写出春将逝去时禽鸟鸣声的变化;柳絮随风飘落,“堕风”二字勾勒出柳絮轻盈飘飞的动态,两句共同渲染出暮春时节的萧瑟与凋零之感,为下文写牡丹花落铺垫了氛围。次句“牡丹花尽叶成丛”,聚焦核心意象牡丹。曾经盛开的牡丹花已然凋谢,只剩下茂密的枝叶丛生,“花尽”直接点出花期已过的遗憾,“叶成丛”则以枝叶的繁茂反衬花朵的凋零,既写出自然时序的更替,又暗含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为“赠花片”的行为埋下伏笔。第三句“可怜颜色经年别”,由花及人,转入送别之情。“可怜颜色”既指牡丹曾经娇艳的花色,也暗喻与友人共处的美好时光;“经年别”点明此次分别后需历经长久岁月才能再见,“可怜”二字饱含对美好过往的留恋与对长久离别的怅惘,情感真挚动人。末句“收取朱阑一片红”,以赠花片的动作收束全诗。诗人让友人收取栏杆边残留的一片牡丹花瓣,“朱阑一片红”既指花瓣的艳丽色彩,又象征着友情的温暖与记忆的鲜活。这一动作将无形的离别之情化为有形的花片,让友人带着这份春的余韵与情谊上路,余味悠长。
下一篇:唐·李贺《贝宫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