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渭川水":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
# 太公:指姜太公吕尚。未遇周文王前曾钓于渭水。
"李斯上蔡门":李斯出上蔡门打猎。
# 李斯:秦相,未入秦前曾在家乡上蔡东门猎兔。
"钓周猎秦安黎元":钓的是周文王猎的是秦始皇,目的是安黎民平天下,
# 钓周猎秦安黎元:“钓周”二句:承上二句,意谓吕尚、李斯后来助周、秦成就大业,当其钓、猎之际,小鱼、狡兔对他们而言又何足道。
"小鱼鵕兔何足言":那些小鱼狡兔有什么意思?
# 鵕兔:狡兔。
"天张云卷有时节":风云际会,天张云卷是有天数的,
# 天张云卷有时节:“天张”二句:意谓终有前途光明之时,我辈不须丧失信心。天张云卷,犹言天开云收。羝触藩,语出《易・大壮》:“羝羊触藩,赢其角。”孔颖达《正义》:“藩,藩篱也。赢,拘棠缠绕也。”“羝触藩”喻处境困顿。
"吾徒莫叹羝触藩":你们别叹息我现在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 羝触藩:喻处境困顿。
"于公白首大梁野":白发苍苍的于公是大梁的野老隐逸,
# 大梁:今河南开封。,于公:指于逖。
"使人怅望何可论":使人怅望而不可一论。
"既知朱亥为壮士":既然知道朱亥是壮士豪杰,
# 既知朱亥为壮士:“即知”四句:用侯赢事。侯赢,战国时魏之隐士,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抱关者(守门人),魏公子信陵君器之,待为上宾。
"且愿束心秋毫里":且愿收心于秋毫笔墨之中。
"秦赵虎争血中原":秦国与赵国龙争虎斗,
"当去抱关救公子":逐鹿中原,舍命救公子。
"裴生览千古":裴生你尽览千古典故,
"龙鸾炳文章":文章炳辉如腾龙飞鸾。
# 文章:即文章。,龙鸾:喻华美之文。
"悲吟雨雪动林木":悲吟诗歌,宛如雨雪撼动林木,
# 悲吟雨雪动林木:“悲吟”二句:用曾子事,谓裴十三的诗歌悲吟雨雪,怀念父母。《琴操》:“曾子耕泰山之下,天雨雪冻,旬日不得归,思其父母,作《梁山歌》。”
"放书辍剑思高堂":放书辍剑思念父母高堂。
"劝尔一杯酒":劝你一杯酒,
"拂尔裘上霜":拂去你衣裘上的冰霜。
"尔为我楚舞":你为我跳楚舞,
"吾为尔楚歌":我为你唱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我马上要去沙漠探虎穴,
# 虎穴:指幽州。
"鸣鞭走马凌黄河":鸣鞭走马越过黄河。
"耻作易水别":别像荆柯在易水分别那样,
"临岐泪滂沱":面对歧路便痛哭流涕!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送别兼抒怀题材的诗。介绍了诗人李白欲往幽州安禄山处谋求出路,在汴州与友人于十一兄逖、裴十三分别的情景。描绘了冬季送别时的场景,如“拂尔裘上霜”展现出寒冷的环境,“劝尔一杯酒”刻画了饯行画面。体现出李白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身境遇的迷茫,借太公、李斯等典故反思人生;又有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借“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营造出洒脱而深情的送别氛围。表达了他忧国伤时的情怀,对朝廷被奸邪蒙蔽的隐忧;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如“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以及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开篇以“太公渭水,李斯上蔡门”为例,借姜太公垂钓遇文王、李斯显赫又获罪的典故,对比贤才不同结局,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也暗示自己的境遇。借景抒情:“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描绘出雨雪纷飞、林木震动的肃杀之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愁,以及对未来的忧虑。直抒胸臆:“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直接表明自己不愿像荆轲在易水送别那样悲壮,却在分别时忍不住泪水滂沱,展现出真挚的离情与复杂心绪。
3. 分段赏析
“太公渭川水”至“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主要是用典。先以“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鵕兔何足言”开篇,借姜太公渭水钓鱼遇周文王、李斯上蔡门打猎后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典故,表明真正的贤才应以安黎民、平天下为己任,那些眼前的小利如小鱼狡兔般微不足道。接着“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以天张云卷有时来暗示风云际会是有天数的,安慰友人也自勉不要为暂时的困境而叹息。“于公白首大梁野,使人怅望何可论”提到大梁野老于公,增添了一种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怅惘。“即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则引入朱亥、侯嬴的故事,歌颂侠客义士,委婉表达自己也渴望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在乱世中建立功勋。这部分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运用,将过去的贤人和迷茫的自己作对比,反映出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裴生览千古”至“放书辍剑思高堂”:开始转写友人裴十三。“裴生览千古,龙鸾炳天章”称赞裴十三饱览千古,文章写得如龙鸾般华美。“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则进一步描绘裴十三的形象,他的悲吟如雨雪撼动林木,而此时又因思念家中父母而放下书本、停止舞剑,展现出裴十三既有才华又有深情的一面,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离别的氛围,因为这样的才华之士也要面临与友人分别,去追寻自己的人生道路。“劝尔一杯酒”至“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回到送别场景。“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诗人通过劝酒、拂霜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体现出对友人的关怀。“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以楚舞楚歌相和,表现出朋友间不拘俗礼、真挚深厚的情谊。“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表明自己即将前往幽州,如同探虎穴般充满冒险,但仍要勇往直前,鸣鞭走马跨越黄河,展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最后“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以荆轲易水送别时的慷慨悲歌、泪洒歧路为反例,表达出自己不愿在离别时表现出过多的悲伤,要以一种豁达、豪迈的态度面对分别,同时也蕴含着对友人的鼓励,希望大家都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4. 作品点评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是李白别具一格的佳作。诗中,李白将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借太公、李斯等古人境遇,映照自身的迷茫与追求,尽显其对人生的深刻思索。冬日送别的场景描绘得质朴而动人,一杯酒、一句劝,满含离情。而他在诗中融入的对国事的忧虑,对建功的渴望,更使诗篇格调升华。李白以其独有的浪漫与豪情,于雨雪林木的萧瑟中,仍畅想奔赴塞外“探虎穴”的壮举。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且复杂,既有与友人分别的惆怅,又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出李白诗歌大气磅礴又细腻婉转的独特魅力。
# 此诗有劝于、裴二位进取立功之意,亦表明自己将入军幕以取边功。或说诗中“探虎穴”语可见白于安禄山有“戒备之心”,未必,借用古人之语,不可以今人之意揣度。且吕蒙语意亦在邀功取富贵,何须为太白修饰也。
现代作家林东海《黄河之水天上来》
# 这一首说太公之钓,意不在鱼,他是胸怀大志,又幸逢明主,因此能够大展宏图。
现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赵山林《诗词曲论稿》
# 此诗通过太公、李斯、朱亥等典故,抒写了自己的雄心。但篇末的抒情却极悲壮,明言“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带着几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
现代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李白研究 2005》
上一篇:唐·沈佺期《兴庆池侍宴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