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马依朔吹":战马仍习惯北风的呼啸,
# 朔吹:北风。《古诗十九首》其一:“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代马:古代漠北产的骏马。胡马。
"惊禽愁昔丛":受惊的飞鸟仍畏惧旧时丛林。
"况兹承眷德":何况我现在承受天恩眷顾,
# 承眷德:承受上天眷爱之德。眷:一作睿。,兹:今,现在。
"怀旧感深衷":追忆往昔更触动内心。
# 怀旧:思古,念旧。
"积善忻余庆":积德行善喜迎福泽绵长,
# 积善忻余庆:(易·坤):“积善之家,必有徐庆。”忻:通“欣”。余庆:谓泽及子孙。
"畅武悦成功":武功昌盛欢庆大业已成。
# 悦成:全诗校:“一作阅神。”
"垂衣天下治":垂衣拱手便使天下太平,
# 垂衣:即“垂衣裳”。皆言王者无为而治。
"端拱车书同":安然端坐即见制度统一。
# 车书同:即“车同轨,书同文”。《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端拱:端坐拱手。旧时指帝王“无为而治”。皆言王者无为而治。
"白水巡前迹":沿着白水河追寻先贤足迹,
# 白水:在今湖北枣阳。汉光武帝生于此。张衡《东京赋》有“龙飞白水”之句。指东汉光武帝刘秀旧居。
"丹陵幸旧宫":探访丹陵故地重游旧宫。
# 丹陵:古地名,相传为尧出生地。这里代指旧宫,指庆善宫,为太宗出生地。传说为帝尧诞生地。见皇甫谧《帝王世纪》。
"列筵欢故老":设宴款待故乡父老,
# 故老:原义为年老多阅历的人。此处也可指故乡的耆老。,列筵:陈列酒席。筵,酒席。
"高宴聚新丰":新丰城中盛宴欢聚。
# 新丰:地名。故城在今陕西省临潼县西北。汉高祖定都长安后,太上皇思念故乡丰邑,高祖仿丰邑而建城,并迁丰邑百姓居此,号为新丰。其地在今陕西临淹东。见《汉书·地理志上》。,高宴:盛大的宴会。
"驻跸抚田畯":停下车驾慰问农官,
# 田畯:农官。,驻跸:古代帝王出行,途中暂居的专称。蹿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驻桦即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
"回舆访牧童":掉转銮驾寻访牧童。
# 访牧童:黄帝将见大魄乎具茨之山,方明、昌寓、张若、摺(言字旁)朋、昆阁、滑稽随行,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后问道于牧马童子。详《庄子·徐无鬼》。,回舆:掉转车子。回,《初学记》《文苑英华》并作“迴”。
"瑞气萦丹阙":祥瑞紫气环绕宫殿,
# 丹阙:赤色的宫门,指宫禁内庭。,萦:绕。,瑞气:祥瑞之气。古人附会自然界出现的某种现象为瑞气。瑞,一作“王”。
"祥烟散碧空":吉庆云烟飘散晴空。
# 祥烟:吉祥的气体。烟,积聚的气体。
"孤屿含霜白":孤岛凝结着霜雪皎白,
"遥山带日红":远山披挂着落日红霞。
"于焉欢击筑":在此欢快地击筑奏乐,
# 击筑: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归故乡沛县,召故人父老欢宴,帝自击筑,作歌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见(史记·高祖本纪)。筑:筑古乐器:似筝,击之以和歌。,于焉:于此。
"聊以咏南风":且让我歌咏《南风》之章。
# 南风:古诗名,相传为虞舜作。相传舜作五弦琴,唱《南风》歌,其词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见《孔子家语·辨乐解》。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人以深沉笔触回溯故地武功的征战往事与治世图景,既流露对早年戎马生涯的追怀,更彰显其文治武功的帝王气度。诗中历史意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展现出一代雄主对家国基业的深沉思索与治国理想。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多处用典,贴切无痕,如“垂衣天下治”一句,化用《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典故:黄帝、尧、舜身着合乎礼仪的衣裳,以文德治理天下。这里“垂衣裳”并非仅指穿着,而是象征通过道德教化、礼乐制度等温和方式治国,不靠武力征伐,最终实现天下太平、秩序井然的局面。李世民通过引用这些典故,表达了他效法尧舜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旨在实现疆域统一、社会安定、民生富足的理想局面。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以景引情。“代马”指北方的马,“朔吹”是北风,秋风中马儿依恋旧地;“惊禽”在从前的草丛间徘徊,似有愁绪。这两句用“代马”“惊禽”的动态,暗写武功旧地的萧瑟,为后文“怀旧”铺垫。接着“况兹承眷德”直抒胸臆,因承受先帝恩德,更添怀念之情,情感由景入情,自然深切。中间八句“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转向对治世的赞颂与活动描写。“积善忻馀庆”化用《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表达对祖先积累善行的欣慰;“畅武悦成功”则直接点赞武功之盛。帝王“垂衣”“端拱”(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车轨文字统一,可见治世之功。“白水”“丹陵”是旧迹,“巡前迹”“幸旧宫”体现对历史的追念;“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写设宴款待旧臣与新朋,君臣同乐的场景热闹温馨,既显皇恩广被,又见人情温暖。后六句“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由人事转向景物,凸显治世的祥和。“驻跸抚田畯”(停留安抚农官)、“回舆访牧童”(返程探问牧童),细节中见帝王亲民;“瑞气”“祥烟”环绕宫殿、弥漫天空,是祥瑞之景;“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以明丽色彩勾勒秋景,孤屿的素白与远山的艳红相映,画面开阔而生动,暗合盛世之美。结尾“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收束全诗。“击筑”是古代击弦乐器,“南风”代指平和之乐,帝王在此欢歌,既是对此次重幸武功的满足,更传递出对治世的赞美与对太平的珍视。全诗从追忆到赞颂,从人事到景物,层层递进,既见帝王情怀,亦显盛世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