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耻酬百王":洗雪耻辱,以报答历代先王的英灵,
"除凶报千古":铲除凶恶之人,向千秋万代报仇雪恨。
# 除凶报千古:旧注:《本纪》云:贞观二十年秋,帝幸灵州,破薛延陀。时铁勒诸部遣使相继入贡,请置吏,北荒悉平,帝为五言诗。勒石于灵州,以序其事,今止存此。
"昔乘匹马去":过去只乘一匹马离去,
"今驱万乘来":如今驱赶着万辆兵车而来。
"近日毛虽暖":近日战马身上的毛虽然暖和,
"闻弦心已惊":但听到弦声心里已经惊恐。
# 闻弦心已惊:旧注:《咏乌》。《海录碎事》。《玉海》云:“帝赐褚亮诗,有隔阔相思之句,今无考。”又《翰府名谈》云:“唐庄宗尝引太宗诗句,‘待余心肯日,是汝命通时’,似又出后人附会,非帝诗也。姑记诸此。”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开篇点明主旨,气势磅礴。“雪耻”“酬”“除凶”“报”等字词,坚定有力,充分展现出李世民宏大的志向与强烈的使命感,他要为历代先王讨回公道,铲除世间凶恶,其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帝王气概跃然纸上。中间两句:“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这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昔”与“今”,“匹马”与“万乘”,过去创业时的形单影只、艰难困苦,与如今成就大业后的威风凛凛、权势显赫形成强烈反差。通过这种对比,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李世民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更能体会到他取得成功的辉煌与伟大,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后两句:“近日毛虽暖,闻弦心已惊。”这两句富有深意,以“毛虽暖”描绘出当下生活的安稳舒适,然而“闻弦心已惊”却陡然一转,表明李世民并未因眼前的安稳而放松警惕。“弦”象征着潜在的危机与挑战,他时刻保持着警觉,犹如惊弓之鸟,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两句深刻地体现了李世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作为帝王的深沉谋略。
上一篇:唐·张祜《杂曲歌辞·车遥遥》
下一篇:唐·王维《早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