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魏晋作者:王羲之浏览量:2
译文
争先并不是我所关心的事情,我更注重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超越个人的追求。
逐句剖析
"争先非吾事":争先并不是我所关心的事情,
# 争先:争着赶在前头。
"静照在忘求":我更注重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超越个人的追求。
# 静照在忘求:《文选》二十二行药至城东桥诗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许询诗(其二)》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一首诗。这两句诗为对许询诗的回应,虽仅两句,但蕴含深刻哲理。表达了诗人认为争强好胜并非自己所追求之事,而内心宁静、洞察世事在于忘怀世俗所求,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处世态度和精神追求。虽简短,却传达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书法家,“书圣”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曾与孙统等人宴集兰亭,写下《兰亭序》。其工书法,草隶正行诸体皆精,博采众长,自成一体,变汉魏以来质朴书风,独创妍美流便的新格。其书法自六朝来为人所重,史称“书圣”。王羲之与子王献之并称“二王”,又与三国魏钟繇并称“钟王”。代表作品有《丧乱帖》《寒切帖》《快雪时晴帖》《十七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一句:“争先非吾事”,诗人开门见山,明确表达争强好胜、与人竞争并非自己所关注之事,摒弃了世俗常见的追逐名利、争强斗胜的价值观,展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竞争之外的态度。后一句:“静照在忘求”,进一步阐述自己所追求的境界,指出内心的宁静与对事物深刻的洞察在于忘却世俗的各种欲求。只有放下对功名利禄等的追求,才能达到内心的宁静,从而更好地观照世界,升华了诗歌所表达的精神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