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耳红毛浅碧蹄":长着雪白的耳朵、棕红的毛发,蹄子泛着浅碧色,
"追风曾到日东西":(它)曾如追风般奔驰,足迹遍布东与西的天地。
"为惊玉貌郎君坠":因为惊吓到容貌如玉的郎君而使他坠马,
# 玉貌郎君:暗指韦皋。
"不得华轩更一嘶":(从此)再不能在华美的车驾前发出一声嘶鸣。
中晚唐女冠诗人
薛涛(768?~832),唐代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幼随父入蜀,父卒后流寓蜀中,为乐妓。能诗,时称女校书。韦皋镇蜀时,召令侍酒赋诗。曾居成都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悠闲吟咏。其诗歌题材丰富,用语晓畅通俗,诗风雅正、含蓄,境界开阔明朗,兼具女性特质和男性风骨。明人辑有《薛涛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借咏马抒发哀怨之情的诗。描绘了一匹毛色鲜艳、奔跑迅速的骏马,原本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然而,因意外惊到骑马的郎君使其坠落,便被驱逐离开马厩。通过马的这一遭遇,表达了诗人如同马一样,因某种过错或意外而遭受遗弃的哀怨和无奈之情,以马的口吻和经历,含蓄地传达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诗中以“马”自喻,用“雪耳红毛”“浅碧蹄”描绘马的俊美外形,暗喻自身才貌出众;“追风曾到日东西”以马的迅捷矫健,隐喻往昔受韦皋赏识时的得意境遇,将政治挫折转化为具象的动物意象,委婉表达自身才华与命运的关联。对比:“追风曾到日东西”与“不得华轩更一嘶”形成今昔对比,前句极写马曾随主人驰骋天下、风光无限,后句突转至因“惊坠郎君”而被剥夺嘶鸣于华轩前的资格,通过“曾到”与“不得”的对比,凸显境遇的剧烈落差,隐喻自己从受宠到被贬的人生转折,强化哀婉悔恨的复杂心境。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描绘马的外形,雪白色的耳朵、红色的毛、浅碧色的蹄子,突出马的俊美。又说它能追风逐日,日行千里,体现马的矫健与能力,为马营造出一种优秀且风光的形象,为后文的转折做铺垫。后两句:“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笔锋一转,叙述马因惊到玉貌郎君使其坠落,而失去在华轩前嘶鸣的机会。从之前的风光无限到如今被驱逐,形成强烈反差,生动地展现出马的无奈与哀怨,也借此表达诗人自身遭受遗弃的哀怨之情。
4. 作品点评
《十离诗·马离厩》组诗开创了以卑微物品自喻的抒情方式,其中《马离厩》通过细腻描写表现出士人依附的心理,成为唐代女性诗歌里具有政治隐喻特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