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tián

朝代:汉作者:张衡浏览量:2
yóu
yǒng
jiǔ
míng
lüè
zuǒ
shí
lín
chuān
xiàn
qīng
wèi
gǎn
cài
zhī
kāng
kǎi
cóng
táng
shēng
jué
liàng
tiān
dào
zhī
wēi
mèi
zhuī
tóng
chāo
āi
chén
xiá
shì
shì
shì
cháng
shì
zhòng
chūn
lìng
yuè
shí
qīng
yuán
mào
bǎi
cǎo
róng
wáng
cāng
gēng
āi
míng
jiāo
jǐng
xié
háng
guān
guān
yīng
yīng
yān
xiāo
yáo
liáo
qíng
ěr
nǎi
lóng
yín
fāng
xiào
shān
qiū
yǎng
fēi
xiān
zhuó
diào
cháng
liú
chù
shǐ
ér
tān
ěr
tūn
gōu
luò
yún
jiān
zhī
qín
xuán
yuān
chén
zhī
shā
liú
shí
yào
líng
é
jǐng
wàng
shū
bān
yóu
zhī
zhì
suī
ér
wàng
gǎn
lǎo
shì
zhī
jiè
jiāng
huí
jià
péng
tán
xián
zhī
miào
zhǐ
yǒng
zhōu
kǒng
zhī
shū
huī
hàn
fèn
zǎo
chén
sān
huáng
zhī
guǐ
gǒu
zòng
xīn
wài
ān
zhī
róng
zhī
suǒ

译文

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不如追随渔父嬉戏于江湖。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杂务永远告别。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空气清新。平原低地草木葱郁繁茂,百草萌发欣欣向荣。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鹂啼鸣声声婉转,鸟儿交颈相伴上下翻飞,鸣声和谐嘤嘤悦耳。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龙鸣般唱,在小丘上虎啸般吟诗。抬头张弓射向云端飞鸟,往河里撒下钓丝。禽鸟中箭即刻毙命,鱼儿贪食吞下鱼钩。天空落下了鸿雁,钓起深渊沉潜的鲜鱼。此时太阳迅速西斜,月亮随即升上夜空。尽享畅游之极致乐趣,虽然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便驾车返回草庐居所。拨动五弦琴弹奏美妙乐曲,咏诵周公孔子的经典著作。挥毫泼墨抒发文采藻饰,陈述三皇五帝的治世楷模。只要让心灵放纵于物外,又何必在意荣辱的去向呢?

逐句剖析

"游都邑以永久":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

# 久:滞。言久滞留于京都。,永:长。,都邑:指东汉京都洛阳。

"无明略以佐时":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

# 明略:明智的谋略。这句意思说自己无明略以匡佐君主。

"徒临川以羡鱼":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

# 徒临川以羡鱼:用词典表明自己空有佐时的愿望。徒,空,徒然。羡,愿。

"俟河清乎未期":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

# 河清:黄河水清,古人认为这是政治清明的标志。,俟:等待。

"感蔡子之慷慨":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

# 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蔡子:指战国时燕人蔡泽。

"从唐生以决疑":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

# 决疑:请人看相以绝对前途命运的疑惑。蔡泽游学诸侯,未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后入秦,代范睢为秦相。,唐生:即唐举,战国时梁人。

"谅天道之微昧":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

# 微昧:幽隐。,谅:确实。

"追渔父以同嬉":不如追随渔父嬉戏于江湖。

# 嬉:乐。此句表明自己将于渔父通于川泽。,渔父: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引王逸《渔父章句序》:“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而乐。”

"超埃尘以遐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

# 遐逝:远去。,超埃尘:即游于尘埃之外。尘埃,比喻纷浊的事务。

"与世事乎长辞":与世间杂务永远告别。

# 长辞:永别。由于政治昏乱,世路艰难,自己与时代不合,产生了归田隐居的念头。

"于是仲春令月":正是仲春二月,

# 仲春令月: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令月,美好的月份。

"时和气清":气候温和空气清新。

"原隰郁茂":平原低地草木葱郁繁茂,

# 隰:低湿之地。,原:宽阔平坦之地。

"百草滋荣":百草萌发欣欣向荣。

"王雎鼓翼":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

# 王雎:鸟名。即雎鸠。

"鸧鹒哀鸣":黄鹂啼鸣声声婉转,

# 鸧鹒:鸟名。即黄鹂。

"交颈颉颃":鸟儿交颈相伴上下翻飞,

# 颉颃:鸟飞上下貌。

"关关嘤嘤":鸣声和谐嘤嘤悦耳。

"于焉逍遥":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

# 逍遥:安闲自得。,于焉:于是乎。

"聊以娱情":令我心情欢畅。

"尔乃龙吟方泽":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龙鸣般唱,

# 方泽:大泽。这两句言自己从容吟啸于山泽间,类乎龙虎。,尔乃:于是。

"虎啸山丘":在小丘上虎啸般吟诗。

"仰飞纤缴":抬头张弓射向云端飞鸟,

# 纤缴:指箭。纤,细。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

"俯钓长流":往河里撒下钓丝。

"触矢而毙":禽鸟中箭即刻毙命,

"贪饵吞钩":鱼儿贪食吞下鱼钩。

"落云间之逸禽":天空落下了鸿雁,

# 逸禽:云间高飞的鸟。

"悬渊沉之鲨鰡":钓起深渊沉潜的鲜鱼。

# 鲨鰡:一种小鱼,常伏在水底沙上。

"于时曜灵俄景":此时太阳迅速西斜,

# 景:同“影”。,俄:斜。,曜灵:日。

"系以望舒":月亮随即升上夜空。

# 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仙人,这里代指月亮。,系:继。

"极般游之至乐":尽享畅游之极致乐趣,

# 般游:游乐。般,乐。

"虽日夕而忘劬":虽然夜来还不知疲劳。

# 劬:劳苦。,虽:虽然。

"感老氏之遗诫":想到老子的告诫,

"将回驾乎蓬庐":便驾车返回草庐居所。

"弹五弦之妙指":拨动五弦琴弹奏美妙乐曲,

# 指:通“旨”。,五弦:五弦琴。

"咏周孔之图书":咏诵周公孔子的经典著作。

# 周孔之图书:周公、孔子著述的典籍。

"挥翰墨以奋藻":挥毫泼墨抒发文采藻饰,

# 藻:辞藻。此句写其挥翰遗情。,翰:毛笔。

"陈三皇之轨模":陈述三皇五帝的治世楷模。

# 轨模:法则。,陈:陈述。

"苟纵心于物外":只要让心灵放纵于物外,

"安知荣辱之所如":又何必在意荣辱的去向呢?

# 如:往,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归田赋》是东汉张衡写的一首骈赋。此赋前半部分表达作者久居京城却无谋略辅佐时政,感叹仕途渺茫,遂决心归隐;中间描绘仲春时节田野的秀丽风光,展现了草木繁茂、百鸟和鸣的生机勃勃之景;后半部分写作者在自然中射鸟垂钓,享受游乐,而后回归蓬庐,弹琴读书、挥毫作文。全赋语言清丽流畅,以细腻笔触描绘田园之美与归隐之乐,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赋四大家”之一

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曾任郎中、尚书侍郎等职,两度担任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张衡创制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制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的木鸟。数学上,他推算了圆周率;文学上,他与扬雄、司马相如、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其《二京赋》结构宏阔,铺张富丽;《归田赋》形式短小,重在抒情。其《四愁诗》对后世七言诗的形成起了重大的作用。有天文著作《浑天仪图注》《灵宪》,数学著作《算罔论》。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归田赋》是张衡在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即其去世前一年所作。彼时张衡任河间相,目睹阉竖专权、朝政腐败、豪强横行、纲纪崩坏,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既等不到河清海晏之日,又无施展才华的途径。从《思玄赋》的精神反抗中顿悟后,他毅然自请退职,决心以归隐田园的实际行动,与黑暗的政治彻底诀别,远离污浊的尘世,从而创作出这篇表达归隐之志与对现实抗争的抒情小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抒情小赋,也是一篇田园题材的作品。描绘了仲春时节田园山林和谐欢快、神清气爽的优美景色,展现了作者垂钓射猎、弹琴读书的悠闲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超脱精神与坚定决心。

2. 写作手法

白描:以“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等简洁明快的笔触,不加雕琢地勾勒出禽鸟嬉戏的动态画面,“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以直白的语言描绘山林生气,使田园景象跃然纸上,呈现出自然质朴的审美效果。用典:“徒临川以羡鱼”化用《淮南子·说林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典故,原指羡慕鱼不如动手结网,强调实干的重要性。文中借此写自己久居京都却无机会施展才略,空有佐时之志却只能空想,以典故委婉表达怀才不遇的愁苦;“追渔父以同嬉”用屈原《渔父》中渔父避世归隐的典故,原指渔父劝屈原与世推移、随遇而安。文中借之表决意效仿渔父,超脱尘俗纷扰的归隐决心。想象:后三段以“原隰郁茂,百草滋荣”“仰飞纤缴,俯钓长流”等句,想象归隐后春光赏玩、射猎读书的生活,将理想中自由闲逸的场景具象化,寄托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对比:文中以官场现实与归隐理想形成鲜明对比。首段“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写出久居官场却怀才不遇的失意与压抑;后三段“原隰郁茂,百草滋荣”“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则描绘归隐后春光烂漫、射猎读书的闲逸快意。通过现实的苦闷与理想的欢愉对比,凸显对尘世纷扰的厌弃与对自然闲居的渴求。直抒胸臆:“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直接袒露抛开荣辱、神游物外的归隐志趣,情感直白强烈。首尾呼应:首段以“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开篇,直抒远离尘世、断绝世事的归隐之志;末段以“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收束,明言超脱物外、不问荣辱的隐逸情怀。开篇立归隐之愿,结尾显超脱之境,首尾情感与主旨相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归隐情怀贯穿始终。情景交融:“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以仲春时节清朗气候、繁茂草木、禽鸟谐鸣之景,融合作者“于焉逍遥,聊以娱情”的闲逸心境。景中含情,草木的生机、禽鸟的欢鸣皆衬归隐后的舒畅;情借景显,逍遥之趣借自然春光得以具象化,情景相融尽显隐逸之乐。

3. 分段赏析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此段以直言仕途困境发端,“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坦诚久居京城却无力报国的无奈,既含谦抑自嘲,亦隐射朝政昏暗。“临川羡鱼”“俟河清”化用典籍,以“羡鱼”喻空怀壮志,“河清未期”叹政治清明遥不可及,借典故将抽象的现实绝望转化为具象隐喻。“蔡子”“唐生”的历史典故自比,以古人怀才不遇的命运强化个人共鸣,最终以“追渔父”“辞世事”的决绝表述,通过夸张与意象叠加,层层递进地展现从仕途幻灭到归隐决心的心理历程,为全篇奠定“超脱尘俗”的情感基调。“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此段以季节切入,构建“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的温润背景,“原隰郁茂,百草滋荣”以白描手法铺陈大地生机,奠定清新明快的基调。继而聚焦微观生态:“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以工笔细描禽鸟动态,“交颈颉颃”的亲昵与“关关嘤嘤”的和声,打破“哀鸣”字面的伤感,反显自然生命的欢腾;“龙吟方泽,虎啸山丘”则以宏阔意象渲染山林气势,龙虎的威声与禽鸟的灵动形成动静对比,暗喻归隐者对超越世俗力量的向往。后半段转入射猎垂钓的生活场景,“仰飞纤缴,俯钓长流”以对仗句式展现行动的利落,“触矢而毙,贪饵吞钩”在叙事中植入对“贪念”的警示,而“云间逸禽”“渊沉魦鰡”既写实田园之获,亦以“逸”字反衬摆脱仕途束缚的自由感。“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此段以“曜灵俄景,系以望舒”的神话意象写昼夜交替,“俄”字暗喻时光在畅游中飞逝,自然引出“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的欢愉直抒,将田园游乐的畅快推向高潮,与开篇仕途的苦闷形成强烈对照。继而以“感老氏遗诫”转折,从外在享乐转向内在精神安顿,“回驾蓬庐”的质朴意象与“弹五弦”“咏图书”的雅趣形成呼应,通过“周孔图书”“三皇轨模”的铺陈,将归隐生活升华为对儒家理想的实践,打破“归隐即避世”的刻板认知,凸显“纵心物外”的主动选择。结尾“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以反问收束,将景物、活动与哲思熔铸为一,既回应开篇“无明略以佐时”的困境,又以“超脱荣辱”的旷达之语,对归隐进行总结诠释。

4. 作品点评

《归田赋》的卓然之处,尤见于其语言的革新。相较于汉大赋为营造磅礴气象而常陷于生僻艰涩的辞藻罗列,张衡此作可谓吐纳清新,一派天然。其语言晶莹圆润,如珠玉之在清泉,自然流转,光而不耀。这种新鲜感在写景段落中尤为显著。作者屏弃了奇彩炫目的堆砌,纯然运用白描手法,以亲切动人的笔触勾勒自然。譬如描绘春日:“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这里没有冷僻的字眼,只有朴素清丽的意象:和煦的节气、丰茂的原野、百草的生机、鸟儿们振翅、鸣叫、缠绵嬉戏的姿态与声音。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亲切可感。其语言特质还得益于通篇娴熟运用的四言句式。这种形式本身带来一种紧凑、短促的节奏感,宛如轻快的珠玉相击,既洗练有力地呈现景物,又暗合了春日万物勃发的韵律,平添一份特有的清新妙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归田赋》者,张衡士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

唐李善《文选注》

# 衡游京师,四十不仕。顺帝时阉官用事,欲归田里。故作是赋。

唐六臣《文选注》引李周翰

# 麦陇吹风饼饵香,桑畦映日茧丝光。晩春好诵《归田赋》,问汝胡为两鬓霜。

宋杜范《和高吉父六绝》其二

# 张衡赋写得很精美的,只有《归田赋》一篇。……此赋在内容上亦无特别深刻之处,不过有感于世路艰难,欲自外荣辱、隐居著书而已。

现代马积高《赋史》

# 赋一开头,便直抒胸臆,用“河清未期”“天道微昧”等语表露对混乱时世和黑暗朝政的不满,用“感蔡子”“追渔父”等语表露自己不得志的苦闷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然后,用清新质朴的语言,描述归田后的种种乐趣……虽仍带有赋的铺排性质,但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恬静高雅生活的向往,有着浓烈的抒情色彩,简洁明畅,全脱汉代大赋虚夸堆砌的窠臼,令人耳目一新。它对赋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此后直抒胸臆的小赋不断出现。到魏晋则获得进一步发展。

现代伊赛夫等《中国历代赋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佚名《悲歌》

下一篇:汉·贾谊《吊屈原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