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àn

朝代:汉作者:张衡浏览量:1
huǒ
liú
cǎo
chóng
míng
fán
shuāng
jiàng
cǎo
líng
qiū
wéi
shí
zhēng
měi
rén
chóu
bīng
yíng

译文

大火星向西流逝,草虫鸣叫,繁密的霜降临,草木凋零。曾以秋天作为相会之期啊,可如今约定的时间早已过去,思念着那美人儿啊,满心忧愁,惶恐不安。

逐句剖析

"大火流兮草虫鸣":大火星向西流逝,草虫鸣叫,

# 草虫:指草木间的昆虫。,大火:星宿名。

"繁霜降兮草木零":繁密的霜降临,草木凋零。

# 草木: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繁霜:浓霜。

"秋为期兮时已征":曾以秋天作为相会之期啊,可如今约定的时间早已过去,

"思美人兮愁屏营":思念着那美人儿啊,满心忧愁,惶恐不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叹》乃东汉张衡所作,此篇原系《定情赋》中精妙一章。其最早现于《艺文类聚》卷十八,后被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得以流传后世。诗中以秋景为轴,铺陈心绪。当露结霜凝、草木凋零之际,天地间尽染肃杀之气。诗人借这满目秋光,将心中对美人的缱绻思念娓娓道来。那份情思,在萧索秋景的映衬下,更显深沉,字里行间尽是惆怅之意,仿佛秋风裹挟着愁绪,萦绕心头,挥之难去,尽显文人细腻婉转的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赋四大家”之一

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曾任郎中、尚书侍郎等职,两度担任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张衡创制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制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的木鸟。数学上,他推算了圆周率;文学上,他与扬雄、司马相如、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其《二京赋》结构宏阔,铺张富丽;《归田赋》形式短小,重在抒情。其《四愁诗》对后世七言诗的形成起了重大的作用。有天文著作《浑天仪图注》《灵宪》,数学著作《算罔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抒情诗,也是一首秋思怀人诗。描绘了秋日大火流移、草虫悲鸣、繁霜降落、草木凋零的景象,以季节变迁暗示光阴流逝。诗中借“秋为期”“时已征”点明时序,更以对美人的思念为情感核心,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惆怅相融合,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时光易逝的忧愁。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开篇描绘“大火流动”“草虫鸣叫”“繁霜降临”“草木凋零”等秋景,这些景象都带有浓厚的萧瑟、衰败之感。秋天本就是万物由盛转衰的季节,诗人借这些典型的秋景,将自己的忧愁、哀伤之情融入其中。随着秋天的深入,草木凋零,生命的衰败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诗人借此抒发了内心的惆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诗人描绘了这样一番景象:似有火焰流动,草虫也在不停鸣叫,这些可看作是秋天独有的特征。这里所说的“大火流动”,或许指的是秋天里纷纷飘落且如燃烧般的落叶;而草虫的阵阵鸣叫,则生动地暗示了秋季那不绝于耳的虫鸣声。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浓重的霜悄然降临,草木渐渐凋零。这一景象清晰地表明,秋天已然深入,凛冽的寒霜开始肆意铺陈,草木也在霜的侵袭下逐渐失去生机,这无疑暗示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悄然衰败。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直白地点明秋天已然来临,时光悄然流逝。“秋为期”,可将秋天视作一个特定的期限或鲜明的标志;“时已征”则巧妙地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推进,过去的时光如东流水,一去不复返。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美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尽忧愁。诗人借美人这一形象,倾诉着内心对爱情与温柔的殷切渴望,以及那如潮水般汹涌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佚名《蝶蝶行》

下一篇:汉·王逸《九思 其二 怨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