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落一牙":从去年开始落一个牙齿,
"今年落一齿":今年又落了一个。
"俄然落六七":不久便连续落了六七个,
# 俄然:突然间,形容时间短。
"落势殊未已":看来掉落的气势还不会停止。
# 殊未已:还没有停止。,落势:牙齿脱落的势头。
"余存皆动摇":留存着的牙齿都在动摇了,
# 存:一作在。
"尽落应始止":看来总要到落尽才完结。
# 始止:才停止。,尽落:落尽,掉完。
"忆初落一时":想当初落下第一个牙齿时,
# 落一时:掉第一颗牙时。
"但念豁可耻":只觉得口中有了缺缝,怪羞人的。
# 但念豁可耻:只觉得豁牙难看。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云:“我齿豁可鄙。”意同。
"及至落二三":及至后来又落下两三个,
"始忧衰即死":才开始担忧年老体衰,害怕自己很快就要死去。
# 始忧衰即死:才担心因衰老快要死了。
"每一将落时":因此,每一颗牙齿将落的时候,
"懔懔恒在己":心里总是惶恐不安。
# 恒在己:自己经常处于这种畏惧状态。,懔懔:畏惧的样子。
"叉牙妨食物":那些歪斜不齐的牙齿,既妨碍吃东西,
# 叉牙:与“权桠”义同。即参差不齐。
"颠倒怯漱水":横竖又不敢用水漱口。
# 怯漱水:怕用水漱口。,颠倒:横竖,即横竖都不舒服。
"终焉舍我落":可是它终究还是舍弃我而落下了,
# 终焉舍我落:“终焉”二句:最后牙齿离开我脱落寸,像山崩一样快。形容牙掉的突然。
"意与崩山比":这时我的情绪好比崩塌了一座山似的。
"今来落既熟":近来已经对于落掉牙齿习熟了,
# 熟:习以为常。
"见落空相似":落一个,也不过和上一个差不多。
"余存二十余":现在还留余二十多个,也有了思想准备,
"次第知落矣":知道它们会得一个一个地落掉。
# 次第:一个接着一个。
"倘常岁落一":倘若常常是每年掉一颗,
# 倘:假如。一作傥。
"自足支两纪":那足够支撑二十年。
# 两纪:一纪十二载,两纪二十四年。
"如其落并空":如果一下子全部落光,
"与渐亦同指":那么,和慢慢地落光也是一样。
# 指:同惰,当意向或意思差不多讲。
"人言齿之落":有人说,牙齿在掉了,
"寿命理难恃":看来寿命也难以长久了。
# 恃:维持、凭借。
"我言生有涯":我说人生总有一个尽头,
# 生有涯:《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长短俱死尔":寿长寿短,同样得死。
# 长短俱死:王羲之《兰亭集序》云:“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人言齿之豁":有人说,牙齿落空了,
"左右惊谛视":左右的人看了也会吃惊。
# 谛视:仔细看。,左右:左右的人。
"我言庄周云":我却说正如庄子所说,
# 庄周:名周,人称庄子,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曾为漆国吏。所传《庄子》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历来认为是庄周自己作的。《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历来认为出于后世道家假托。
"水雁各有喜":水中的大雁各自有它们的喜事。
# 各有喜:指主人对木与雁的态度,大木、鸣雁等各得其所,比喻有牙无牙各有各的好处。,水雁:《庄子·山木》云:“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水:一作木。
"语讹默固好":说话因掉牙而含混不清,那保持沉默也挺好,
# 语讹:语音不清。
"嚼废软还美":不能咬嚼,那么就专吃软的东西,也同样味美。
# 软:柔软的舌。,嚼:能嚼食的牙齿。
"因歌遂成诗":于是就因为这落齿之事写成了这首诗,
"持用诧妻子":常常用它来给老妻和孩子们读读,让他们惊笑。
# 诧:夸耀。,持:一作时。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怀诗。本诗描述了诗人牙齿脱落的过程,展现其从对衰老死亡的忧虑恐惧到乐天知命的心态转变,表达了豁达超脱的生命观。
2. 写作手法
用典:“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巧用《庄子·山木》中的典故。庄子在该篇中讲述了两个故事,一是山中林木因材质优良可用于建造房屋等而招致砍伐,如同膏脂因能燃烧而被煎熬,体现了“有用”可能带来灾祸;二是主人要杀不会鸣叫的雁来招待客人,不材之雁得以存活,突出了“无用”反而能保全性命。庄子借此说明有才与无才皆有得失,事物具有两面性,应辩证看待。在诗中,韩愈以牙齿脱落这一生活现象对应典故中“无用得全”的理念。他直接引用“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表明自己认同庄子观点。常人往往将牙齿脱落视为衰老的忧患,而韩愈却将其类比为木雁因“无用”而得喜,借庄子辩证看待事物的智慧,消解对齿落衰老的恐惧,巧妙传达出自己超脱豁达、坦然面对人生变化的态度。
3. 分段赏析
第一部分说:从去年开始掉了一颗牙,今年又掉了一颗,没过多久就接连掉了六七颗,看样子掉落的势头还不会停下。牙和齿虽说略有差别,但在这里是互文,意思相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说:剩下的牙齿都松动了,看来总要到全部掉光才会结束。回想当初掉第一颗牙时,只觉得嘴里有了缺口,心里还挺不好意思的。等到后来又掉了两三颗,才开始担忧自己年事已高、身体衰老,恐怕离死亡不远了。所以,每颗牙快要掉的时候,心里常常会感到不安。第四部分描绘即将掉落的牙齿:它们歪歪扭扭,既妨碍咀嚼,又不敢用水漱口,可最终还是离开了我掉了下来。这时我的心情就像一座山崩塌了一样。“叉牙”是个连绵词,形容歪斜突出的样子,是形容词,不是名词。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讲述对掉牙这件事逐渐习惯的心理状态。近来对掉牙已经习以为常了,掉一颗,也和上一颗掉时差不多。现在还剩下二十多颗,心里也有了准备,知道它们会一颗接一颗地掉光。如果每年掉一颗,那还能维持二十年;要是一下子全掉光,其实和慢慢掉光也没什么两样。第七部分说:有人讲,牙齿都在掉,看来生命也靠不住了。我却说:人总有走到尽头的那一天,寿命长也好、短也罢,终究都是要死的。第八部分说:有人说,牙齿掉得空荡荡的,周围的人看见了也会吃惊。我回应:庄子有山木和鸣雁的比喻,山木因为没什么用处,所以能尽享自然的寿命;雁因为会鸣叫,所以能避免被杀死,可见有才能和没才能,各有各的好处。我的牙齿掉光了,说不定也是件好事呢。第九部分说:牙齿掉了,说话常常出错,那经常保持沉默也不错。没有牙齿,不能咀嚼,那就专门吃软的食物,味道同样很好。最后两句是收尾:因为吟诵掉牙这件事,就写成了这首诗,常常拿它读给老妻和孩子们听,让他们又惊又笑。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既情节曲折而富有变化,又语言通俗如同日常话语,事物的情状与诗人的情感都真实自然,自有一种独特的妙趣。
# 《落齿》诗结以“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翻说最佳。
宋黄震《黄氏日钞》
# 《落齿》云:“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余晚丧明,欧阳公权秘书劝余闭目勿视,援此二句,颇有意味。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朱彝尊曰:节节叙来,态势更磊落真率意,道得痛快,正是昌黎本色。
清张鸿《批韩诗》
# 拟《止酒》诗。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曲折写来,只如白话,渊明《止酒》一篇章法尔尔。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惟真最难写得痛,惟率最难写得快。是诗颇打出此关,然硬处正复不少耳。
近代蒋抱玄《评注韩昌黎诗集》
# 此首似乐天。
不详《批顾嗣立韩诗注》
上一篇:唐·韦同则《仲月赏花》
下一篇:唐·元稹《寄乐天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