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情长在暗相随":我的深情长久地暗暗跟随你,
"生魄随君君岂知":我的魂魄跟随你,你又哪里知道呢。
"被头不暖空沾泪":被头不暖和,徒然沾染上泪水,
"钗股欲分犹半疑":钗股将要分开,心中还是半信半疑。
"朗月清风难惬意":明朗的月亮、清爽的风,却难以让人感到惬意,
"词人绝色多伤离":词人面对绝色美人,大多会因离别而伤心。
"何如饮酒连千醉":不如接连喝上千杯酒,让自己沉醉,
# 千:一作年。
"席地幕天无所知":以地为席,以天为幕,什么都不去知晓。
# 席地幕天:即幕天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形容行为放旷。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闺怨诗。通过描述主人公深情相随却被阻隔、面临分离的愁苦,以及才子佳人因离别伤怀等内容,表达了因两地分隔而情深难忘的惆怅之情,抒发了难以释怀的伤感与无奈。
2. 分段赏析
首联“身情长在暗相随,生魄随君君岂知。”诗人开篇点明主人公对爱人的深情如同身体与魂魄般紧密相随,时刻相伴,但这份深情对方却浑然不知。“暗相随”“君岂知”,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在这段感情中的默默付出与对方的浑然不觉,为全诗定下了惆怅的基调。颔联“被头不暖空沾泪,钗股欲分犹半疑。”此联通过两个细节描写,深入刻画主人公的情感状态。“被头不暖空沾泪”,描绘出主人公夜晚独自躺在床上,因内心痛苦而难以入眠,泪水沾湿被头,“不暖”不仅指身体感觉,更暗示内心的凄凉。“钗股欲分犹半疑”,以钗股象征两人的感情,“欲分”表明感情面临危机,“犹半疑”则将主人公在感情抉择时的犹豫、不舍与纠结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朗月清风难惬意,词人绝色多伤离。”前半句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色,然而主人公却难以从中获得惬意之感,以乐景衬哀情,突出内心的惆怅。后半句则以词人多因绝色美人伤离别的普遍现象,进一步强调主人公在面对感情可能破裂时的悲伤,使情感的表达更具普遍性和感染力。尾联“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主人公在前面的情感铺垫下,发出感慨,觉得不如借饮酒千醉,以天地为幕席,忘却一切烦恼。这一结尾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在情感困境中无法解脱,只能选择逃避的无奈,将内心的痛苦推向高潮。
# 似辞后愤激走笔,故重押“知”字。其语意之悲,直继《天问》。
清震钧《香奁集发微》
下一篇:唐·侯冽《花发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