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chàng

朝代:唐作者:韩偓浏览量:1
shēn
qíng
cháng
zài
àn
xiāng
suí
shēng
suí
jūn
jūn
zhī
bèi
tóu
nuǎn
kōng
zhān
lèi
chāi
fēn
yóu
bàn
lǎng
yuè
qīng
fēng
nán
qiè
rén
jué
duō
shāng
yǐn
jiǔ
lián
qiān
zuì
tiān
suǒ
zhī

译文

我的深情长久地暗暗跟随你,我的魂魄跟随你,你又哪里知道呢。被头不暖和,徒然沾染上泪水,钗股将要分开,心中还是半信半疑。明朗的月亮、清爽的风,却难以让人感到惬意,词人面对绝色美人,大多会因离别而伤心。不如接连喝上千杯酒,让自己沉醉,以地为席,以天为幕,什么都不去知晓。

逐句剖析

"身情长在暗相随":我的深情长久地暗暗跟随你,

"生魄随君君岂知":我的魂魄跟随你,你又哪里知道呢。

"被头不暖空沾泪":被头不暖和,徒然沾染上泪水,

"钗股欲分犹半疑":钗股将要分开,心中还是半信半疑。

"朗月清风难惬意":明朗的月亮、清爽的风,却难以让人感到惬意,

"词人绝色多伤离":词人面对绝色美人,大多会因离别而伤心。

"何如饮酒连千醉":不如接连喝上千杯酒,让自己沉醉,

# 千:一作年。

"席地幕天无所知":以地为席,以天为幕,什么都不去知晓。

# 席地幕天:即幕天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形容行为放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惆怅》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描绘了主人公在情感上的惆怅。首联写主人公对爱人的深情时刻相随,而对方浑然不觉。颔联通过“被头不暖”“钗股欲分”等细节,生动展现主人公在感情面临危机时的痛苦与犹豫。颈联借“朗月清风”的美好景色,反衬主人公内心的不惬意,强调其伤离之情。尾联表达主人公想借醉酒逃避情感痛苦的想法,全诗细腻地展现了主人公在情感纠葛中的复杂心境与惆怅。写作手法上,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内心,借景抒情烘托氛围。此诗将韩偓在感情中的惆怅、纠结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其诗歌情感细腻、善于借景传情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闺怨诗。通过描述主人公深情相随却被阻隔、面临分离的愁苦,以及才子佳人因离别伤怀等内容,表达了因两地分隔而情深难忘的惆怅之情,抒发了难以释怀的伤感与无奈。

2. 分段赏析

首联“身情长在暗相随,生魄随君君岂知。”诗人开篇点明主人公对爱人的深情如同身体与魂魄般紧密相随,时刻相伴,但这份深情对方却浑然不知。“暗相随”“君岂知”,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在这段感情中的默默付出与对方的浑然不觉,为全诗定下了惆怅的基调。颔联“被头不暖空沾泪,钗股欲分犹半疑。”此联通过两个细节描写,深入刻画主人公的情感状态。“被头不暖空沾泪”,描绘出主人公夜晚独自躺在床上,因内心痛苦而难以入眠,泪水沾湿被头,“不暖”不仅指身体感觉,更暗示内心的凄凉。“钗股欲分犹半疑”,以钗股象征两人的感情,“欲分”表明感情面临危机,“犹半疑”则将主人公在感情抉择时的犹豫、不舍与纠结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朗月清风难惬意,词人绝色多伤离。”前半句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色,然而主人公却难以从中获得惬意之感,以乐景衬哀情,突出内心的惆怅。后半句则以词人多因绝色美人伤离别的普遍现象,进一步强调主人公在面对感情可能破裂时的悲伤,使情感的表达更具普遍性和感染力。尾联“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主人公在前面的情感铺垫下,发出感慨,觉得不如借饮酒千醉,以天地为幕席,忘却一切烦恼。这一结尾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在情感困境中无法解脱,只能选择逃避的无奈,将内心的痛苦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似辞后愤激走笔,故重押“知”字。其语意之悲,直继《天问》。

清震钧《香奁集发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崔道融《谢朱常侍寄贶蜀茶、剡纸二首》

下一篇:唐·侯冽《花发上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