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o

朝代:唐作者:韦庄浏览量:1
bái
céng
shǔ
dào
nán
cháng
wén
bái
shàng
qīng
tiān
jīn
zhāo
guò
jiāo
shǐ
xìn
xīng
zài
qián

译文

李白曾写诗描述过蜀道的艰难,过去,也曾听到过道路之难,好像是白天上青天一样。今天晚上,我路过焦崖阁,才相信这里路途艰险,骑马来此,如同走到银河旁边一样。

逐句剖析

"李白曾歌蜀道难":李白曾写诗描述过蜀道的艰难,

"长闻白日上青天":过去,也曾听到过道路之难,好像是白天上青天一样。

"今朝夜过焦崖阁":今天晚上,我路过焦崖阁,

"始信星河在马前":才相信这里路途艰险,骑马来此,如同走到银河旁边一样。

# 星河:即星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焦崖阁》是唐代韦庄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以焦崖阁为聚焦点,借夜过此阁的亲身经历,印证了李白《蜀道难》中对蜀道险峻的描写。通过“星河在马前”的奇绝景象,具象化地展现焦崖阁地势的高峻险要,凸显蜀道天险的磅礴气势,揭示自然景观中蕴含的震撼力量。实情实感,言简意明,似信手拈来,却觉有味。最后也暗含一种亲身验证后的豁然与踏实,情感真挚而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出游的七言绝句。通过比兴手法,表现焦崖阁的难,同时也领略了蜀道确实艰险难行。揭示自然景观中蕴含的震撼力量。

2. 写作手法

用典:开篇“李白曾歌蜀道难”直接化用李白《蜀道难》的经典意象,以“长闻”二字将前人的文学记忆与自身经历关联,既借助经典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厚重感,又通过“始信”形成对“蜀道难”的亲身印证,使诗歌在古今对话中凸显焦崖阁的险峻。起兴:“李白曾歌蜀道难,长闻白日上青天”开篇不直接描写焦崖阁本身,而是引用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经典意象,以“长闻”二字点出世人对蜀道险峻的普遍认知。这里的起兴并非单纯的联想,而是通过前人的经典表述,为下文描写焦崖阁的险峻造势——用李白笔下“上青天”的艰难,暗示焦崖阁所在的蜀道同样奇险,让读者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更容易代入对焦崖阁险峻的想象。铺垫:前两句通过“李白曾歌”“长闻”铺垫了蜀道险峻的“传说印象”,后两句“今朝夜过焦崖阁,始信星河在马前”则以亲身经历的“实景感受”收尾,形成“传闻—亲见”的递进,完成铺垫。

3. 分段赏析

“李白曾歌蜀道难,长闻白日上青天”:诗的开篇并未直接描写焦崖阁,而是提及李白的《蜀道难》。李白在诗中极言蜀道之难,称其“难于上青天”,具体地进写“难”字,难在“白日上青天”。诗人长期听闻这些描述,对蜀道的艰险有一定的认知,但更多是停留在想象层面,为焦崖阁的出场渲染了气氛,也引发读者联想,让李白笔下蜀道的磅礴气势萦绕心头,同时“曾歌”“长闻”写足了作者对蜀道艰险的将信将疑,为后文做铺垫。“今朝夜过焦崖阁,始信星河在马前”:此句笔锋一转,写诗人如今在夜晚路过焦崖阁,亲身感受到了蜀道的艰险。今朝夜过”四字,把焦崖阁放在夜间来写,与上句“白日”成对,为下句“星河”铺垫。亲眼所见让他坚信李白诗中所言非虚,星河仿佛就在马前,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焦崖阁地势的高峻险要,仿佛与星河相接,“信”字,来解除过去的疑虑,其焦崖阁之“难”,就不言而喻了。也体现了诗人从对蜀道难的怀疑到确信的心理变化过程,将焦崖阁摩天顶星的高险形象深刻地印在了读者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田野狐兔行》

下一篇:唐·岑参《怀叶县关操、姚旷、韩涉、李叔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