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cuī
jué
wǎng
西
chuān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nián
shào
yīn
yǒu
chóu
wèi
dōng
xià
gèng
西
yóu
tiáo
xuě
làng
hǒu
xiá
qiān
huǒ
yún
shāo
zhōu
zhì
jīn
duō
jiǔ
cóng
shàn
fēng
liú
huàn
huā
jiān
zhǐ
táo
huā
hǎo
hǎo
shī
yǒng
gōu

译文

年少为什么会有愁闷心情,想要东下却不得已向西行。一条雪浪咆哮怒吼着穿过巫峡,蔓延千里的火云像燃烧着益州。卖卜的铺子如今是多么冷清,酒垆从古至今都是产生风流雅士之地。在那淡淡的桃花色浣花笺纸上,好好题上一首咏玉钩的古诗。

逐句剖析

"年少因何有旅愁":年少为什么会有愁闷心情,

# 旅愁:羁旅者的愁闷心情。,因何:为什么。

"欲为东下更西游":想要东下却不得已向西行。

"一条雪浪吼巫峡":一条雪浪咆哮怒吼着穿过巫峡,

"千里火云烧益州":蔓延千里的火云像燃烧着益州。

# 益州:泛指今四川境,包括唐之东、西川。,火云:夏时之云,俗称火烧云。

"卜肆至今多寂寞":卖卜的铺子如今是多么冷清,

# 卜肆:卖卜的铺子。也就是占卜的地方,盛于唐朝。

"酒垆从古擅风流":酒垆从古至今都是产生风流雅士之地。

# 酒垆:用相如丈君事,屡见。

"浣花笺纸桃花色":在那淡淡的桃花色浣花笺纸上,

# 浣花笺纸:元和韧蜀艘薛涛居浣花澳旁,以潭水造躁红小彩笺。浣花:西川浣花溪。笺纸:用于写信、题写诗文的特制纸张。

"好好题诗咏玉钩":好好题上一首咏玉钩的古诗。

# 玉钩:酒钩。《汉武故事》:钩弋夫人手拳曲,武帝瓣开其手,得一玉钩,手得以展。后人效之,别有酒钩,当饮者以钩引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崔珏往西川》为唐代李商隐所作送别诗。诗以送友西行为主题,通过对崔珏行程的推测,展现其旅途辗转之苦。运用描写手法,颔联描绘巫峡雪浪、益州火云突出旅途艰险炎热;颈联借蜀中遗风表达对崔珏探访的期待;尾联以笺纸题诗暗示销愁。首联点明崔珏年少却有旅愁及西行缘由。此诗情感真挚,委婉含蓄地展现了李商隐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体现其送别诗的独特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介绍了友人崔珏年少却不得不西行的无奈,描绘了其旅途中巫峡雪浪、益州火云等艰险炎热的景象,借蜀中自古的遗风,表达对崔珏探访的期待,以笺纸题诗暗示销愁,体现了诗人李商隐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

2. 写作手法

拟人:颔联“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诗人巧用“吼”赋予雪浪以人的声势,“烧”将火云的炽热动态化,形象地勾勒出友人西行途中巫峡的惊险、益州的酷热。用典:“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借蜀中往昔卜肆、酒垆的相关典故,暗示此地人文底蕴深厚,勾起友人对蜀地的好奇与向往。

3. 分段赏析

《送崔珏往西川》首联,以疑问开篇,点明崔珏年少却有旅愁,且道出其西行并非本意,而是辗转无奈之举,体现出其漂泊纷乱心情;颔联“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通过拟人的手法,生动描绘出巫峡雪浪汹涌、益州火云似烧的壮阔景观,展现旅途的艰险与酷热,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大气之叹;颈联借蜀中卜肆、酒垆的典故,暗示此地人文底蕴深厚,勾起友人对蜀地的好奇与向往;尾联“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以浣花笺纸的美好意象,委婉表达对友人借诗酒消愁的期许,虽未直接抒情,却情谊毕现,全诗无寂寥悲凉之绪,尽显对友人的深深祝福与挥别之情。

4. 作品点评

《送崔珏往西川》是李商隐送别诗中的独特之作。其价值在于跳出传统送别诗的套路,不写眷恋之情,而是着力描绘一路壮阔景观以展现内心澎湃。写作特色上,既有对年少旅愁复杂心境的刻画,又有“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这般大气磅礴的景象描写,情感豪迈而非寂寥悲凉。亮点是尾联以“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收尾,借绯红桃花色的笺纸,在似露不露间尽显情谊。全诗在文学地位上展现了李商隐送别诗别样的风格与魅力,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鲍溶《古意》

下一篇:唐·许棠《登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