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停翠辇":我的车辇到了我的“武功”旧宅,
# 翠辇:装饰有翠羽的车辇,这里指帝王所乘车辆。,新丰:唐初新丰县,即今天西安市新丰镇。新丰是汉时建县,刘邦称帝后,刘太公思归故里,刘邦仿老家丰地街巷另筑一城于关中,并迁故旧居之,以娱太公,后更名为新丰。
"谯邑驻鸣笳":前面有鸣笳开道。
# 鸣笳: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这里指代是皇帝出巡到此。,谯邑:秦置县,魏武帝曹操故里,在今安徽毫县。李渊早年仕隋时曾任谯州刺史,其地在今安徽亳州。
"园荒一径断":“武功”旧宅早以无人居住显的十分荒凉,但一条道路被打扫干净,
# 断:一作新。新:干净。,荒:荒无人烟。
"苔古半阶斜":苔藓爬上台阶覆盖了半边。
# 苔古:另有作“台平”一词,路边阶下铺满绿茸茸的苍苔。一作台平。
"前池消旧水":池中水,因为有源头活水,还是比较清新,
# 消:替换。
"昔树发今花":园中的老树如今也开花了。
"一朝辞此地":那年我离开旧宅征战天下,
# 此:一作北。,辞:离开。
"四海遂为家":就有了以天下为家的想法。
# 为:加有本作“成”字。一作成。,四海:出自《荀子·荣辱》:“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是二世之过也。”另有《汉书·高祖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这里借此点明了自己的身份。
"金舆巡白水":我乘着车辇沿着白水巡视,
# 白水:当时的京畿白水县。另有汉光武帝生于此,在今湖北枣阳。张衡《东京赋》有“龙飞白水”之句。,金舆:金者,贵也。 舆者,车也。 故金舆有金车之象,为君子,贵人所乘之车,譬之君子居官得禄,须坐车以载之。这里代指皇帝车辇。
"玉辇驻新丰":车辇驾临到我在新丰县的旧宅“武功”。
# 新丰:唐初新丰县,即今天西安市新丰镇。,玉辇: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又称玉辂。
"纽落藤披架":枝纽从支架上脱落,藤萝覆盖到架子上,
# 披:覆盖。
"花残菊破丛":百花已经开过了,菊花却在花丛中绽放。
"叶铺荒草蔓":树叶铺在草地上,
# 叶铺:全诗校“一作铺庭”。
"流竭半池空":池中的水流了一半。
# 竭:完。
"纫珮兰凋径":小径边的兰花已经凋零,
# 凋:一作生。,纫珮:《离骚》有“纫秋兰以为佩。”
"舒圭叶剪桐":地上的桐柏叶让我想起了周成王以桐叶为圭,恩封自己的弟弟。
# 剪桐:周成王与叔虞戏,剪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曰:“天子无戏言。”遂封叔虞于唐。见《史记·晋世家》。
"昔地一蕃内":往日我在这一隅之地,
# 一蕃:《诗·大雅·崧高》有“四国于蕃,四方于宣。”代指未登皇位之前的自己。
"今宅九围中":如今我以天下为家。
# 九围:代指古代中国九州,也有天下之意。出自《诗·商颂·长发》:“帝命式于九围。”
"架海波澄镜":我让海晏河清,四海升平,
# 澄镜:四海升平。,架海:犹航海。
"韬戈器反农":天下兵戈休息,士兵回家务农。
# 反:同“返”,意为回家。,韬戈:谓息兵止战,出自《晋书·慕容德载记》:“此志未遂,且韬戈耳。”
"八表文同轨":天下文同书车同轨,已经完成了大一统,
# 文同轨:出自《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八表:指极远地方,这里代指天下。
"无劳歌大风":我又何需学那汉高祖,衣锦还乡唱什么《大风歌》。
# 歌大风: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归故乡沛县,召故人父老欢宴,帝自击筑,作歌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见(史记·高祖本纪)。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过旧宅》是唐代李世民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也属于怀古之作。李世民重临旧宅,诗的开篇通过自身巡幸旧宅的行为,彰显今昔身份的巨大差异。中间数联细腻描绘旧宅的荒芜之景,“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借景抒情,勾起往昔征战及创业的回忆。尾联则尽显其作为帝王的宏伟气魄与豪迈情怀,不仅展现出从一蕃之地征战天下、威加四海的壮志,更表明了韬戈息兵、追求和平的初衷,深刻地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感怀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远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新丰”“谯邑”分别比喻李世民的潜邸“武功别馆”,以汉室和魏室的皇家龙兴之地来暗示其特殊意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病树前头万木春”用于解读颈联中园池生机的寓意;“纫佩兰凋径”一句出自屈原,喻李世民当年是贵族子弟;“舒圭叶翦桐“周成王剪桐叶封赏其弟,喻李世民如今贵为帝王能分封诸人等,通过用典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意更深刻。象征:“园荒”寓意过去的自己,“径新”象征如今的自己,通过新旧交织的景象,表达出时空错乱的感觉;以园池里不断流淌的流水和老树发出的新芽新花,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也暗示着李世民的成长与成就源于此地;“瓜熟蒂落,脱颖而出”象征着李世民经过重重磨难登上帝位,是水到渠成之事。对比:“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将过去身为藩王时的地域与如今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进行对比,突出了李世民身份地位的巨大变化,展现出其意气风发。烘托:“翠辇”“鸣笳”“金舆”“玉辇”等词,通过对帝王出行仪仗的描写,烘托出李世民如今的帝王身份和尊贵地位。直抒胸臆:诗歌尾联“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宏伟气魄,展现出其作为一代雄主对自己功绩的自豪与自信。
3. 分段赏析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这两句诗运用借代手法,以“新丰”“谯邑”借指帝王的龙兴之地,“翠辇”“鸣笳”指代帝王的车驾和仪仗,暗示诗人如今的帝王身份。诗句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同时也巧妙地扣住了“过旧宅”的主题,表明诗人以帝王之尊回到旧居之地。“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前一句写旧宅的园子荒芜,一条小路似乎也被阻断,描绘出旧宅的荒凉景象,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变迁。后一句“苔古半阶斜”,古老的苔藓布满台阶,台阶也已倾斜,进一步渲染了旧宅的破败与冷落,“古”字和“斜”字生动地表现出时间的久远和无人居住的寂寥。“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前池消旧水”写出了池中的水不断更新,旧水消逝,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新陈代谢。“昔树发今花”则描绘了过去的树木如今又绽放出新花,在荒芜中展现出一丝生机,象征着诗人自身命运的转变,从过去的潜邸生活到如今成为帝王,如同老树逢春,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前一句回忆过去离开旧宅的情景,“一朝”强调了时间的节点,暗示着人生的重大转折。后一句“四海遂为家”则展现出诗人的宏大抱负和广阔胸怀,如今他已拥有天下,四海皆为其家,体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和君临天下的自信。“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与第一首诗的首联相似,再次以“金舆”“玉辇”指代帝王车驾,“白水”“新丰”借指帝王出身之地,强调诗人的尊贵身份,同时也点明了诗人回到旧宅的情景,在实景描绘中蕴含着深意,彰显出帝王的威严。“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纽落藤披架”描写了瓜熟蒂落,藤蔓披散在架子上的景象,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意,暗示诗人经过重重磨难后登上皇位。“花残菊破丛”描绘了百花凋零后菊花独自绽放的画面,寓意着诗人在历经艰难后脱颖而出,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登上皇位的感慨,一切都是顺应天命、自然而然的。“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这两句实写秋日旧宅的景象,树叶飘落,铺满了荒芜的草丛,池水流干,一半的池塘已经干涸。然而,诗人在此处却无丝毫悲秋之意,反而通过这些景象反映出自己重返故园时心境的豁达与超脱,因为内心的喜悦已经超越了对旧宅荒芜的伤感。“纫佩兰凋径,舒圭叶剪桐”:“纫佩兰凋径”一句用典,出自屈原作品,诗人以佩戴秋兰的贵族子弟自比,暗示自己当年的身份和出身。“舒圭叶剪桐”则借用周成王剪桐叶封赏其弟的典故,喻指如今自己贵为帝王,能够分封诸侯,展现出诗人身份的巨大转变和尊贵地位。“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诗人将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过去自己所处的只是一个藩地之内,而如今却居住在天下之中,成为天子,富有四海。通过这种今昔对比,突出了诗人命运的巨大变化,表达出一种意气风发的情感。“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架海波澄镜”描绘了四海之内海波平静,如镜子一般清澈,象征着天下太平。“韬戈器反农”则表示将兵器收藏起来,让百姓归田务农,体现了诗人结束战乱、实现和平,使国家走向安定繁荣的功绩,展现出诗人作为帝王的治国方略和对天下太平的追求。“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八表文同轨”形容天下统一,文字和车轨都相同,这是对诗人统一全国、建立伟大功绩的高度赞扬。“无劳歌大风”则将诗人与汉高祖刘邦进行对比,认为自己已经使天下大治,无需像刘邦那样唱《大风歌》来感慨求贤助治,充分表现出李世民作为一代雄主的宏伟气魄和自信情怀。
4. 作品点评
这组诗展现出李世民从偏居一隅到征战四方的缘由,他的志向绝非仅满足于称霸天下,更有着停止战争、让百姓休养生息的长远考量。
# 唐文皇既以武功平隋乱,又以文德致太平,于篇咏尤其所好。如曰:“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辞气壮伟,固人所脍炙。又尝观其《过旧宅》诗曰:“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一朝辞此去,四海遂成家。”盖其诗语与功烈真相副也。
宋学者陈岩肖《庚溪诗话》
# “风起云扬之歌同其雄盼,自是帝王气象方侔……太宗文武间出,首辟吟源。宸藻概主丰丽,观集中有诗‘学庚信体’,宗向微旨可窥。”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
# 这是一篇唐太宗志得意满时的作品,虽然在诗文中太宗皇帝强调自己无需《大风歌》来壮声势。但这种帝王功成名就,一统江山的气势,读起来与刘邦的《大风歌》又有何异。
不详王传胪
# 对往日生活的回忆、重游故地也是太宗述怀言志诗的一个重要内容。其诗多为抚今追昔、慷慨怀古之作,表现了对昔日峥嵘岁月的怀念,充满了一股豪迈之情。
不详褚为强
# 从表层看此诗极事铺排,但其深层却展示了唐太宗“建用皇极”的意识, 抒发着帝王居高的情怀。
不详胡绍玲
上一篇:唐·无名氏《后庭宴》
下一篇:唐·裴说《塞上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