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ìng
chán

朝代:唐作者:贾岛浏览量:1
bìng
chán
fēi
xiàng
zhǎng
zhōng
xíng
chāi
yóu
néng
suān
yín
shàng
qīng
huá
níng
zài
chén
diǎn
qīn
jīng
huáng
què
bìng
yuān
niǎo
huái
怀
hài
ěr
qíng

译文

得病的蝉儿不能飞起,在我掌心里缓缓爬行。翅膀折断了仍能拍击,痛苦呻吟还极为高清。晶莹的清露凝聚腹内,污浊渐渐误染了眼睛。奸诈黄雀和凶猛鸢鸟,都怀有伤害你的心情。

逐句剖析

"病蝉飞不得":得病的蝉儿不能飞起,

"向我掌中行":在我掌心里缓缓爬行。

# 向我掌中行:被我握在手掌之中。此句中的病蝉是贾岛自况,“我”则是指那些手握权力的达官显贵。

"拆翼犹能薄":翅膀折断了仍能拍击,

# 薄:同“搏”,拍打,搏击。,拆翼:裂开的翅膀。一作“折翼”。

"酸吟尚极清":痛苦呻吟还极为高清。

# 极清:餐风饮露,表示自己是纯洁的。,酸吟:痛苦呻吟。形容蝉鸣。

"露华凝在腹":晶莹的清露凝聚腹内,

# 凝在腹:古人认为蝉只吸食露水。《荀子·大略》:“饮而不食者蝉也。”唐戴叔伦《画蝉》:“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凝,凝结。,露华:晶莹的露珠。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尘点误侵睛":污浊渐渐误染了眼睛。

# 尘点:污染、玷辱。

"黄雀并鸢鸟":奸诈黄雀和凶猛鸢鸟,

# 鸢:猛禽,通称老鹰。上嘴弯曲,趾有利爪,翼大,善翱翔。一作“乌”。黄雀和鸢鸟都比喻世俗小人与权贵。,并:一作“兼”。,黄雀:鸟名,亦称芦花黄雀,鸣声清脆,常被饲养为观赏鸟。性凶猛,捕食昆虫和小动物。西汉刘向《说苑·正谏》:“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俱怀害尔情":都怀有伤害你的心情。

# 尔:指病蝉,亦诗人自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病蝉》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开篇描绘一只病蝉无力飞行,落在诗人掌心,直观呈现病蝉的艰难处境。“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即便翅膀折断仍努力振翅,鸣声酸楚却依旧清亮,展现病蝉顽强与不甘。“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借露凝腹、尘侵睛,进一步刻画病蝉生存的艰难。尾联指出黄雀和鸢鸟都对病蝉心怀害意,暗示周围环境充满危险。写作手法上,采用托物言志,以病蝉象征自己,借病蝉遭遇反映自身困境,如才华受限、生活艰难且面临外界威胁。此诗通过对病蝉细致入微的描写,含蓄而深刻地表达贾岛内心的无奈与愤懑,体现其诗歌以小见大、寓意深远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时年三十二岁的贾岛怀揣诗作,奔赴洛阳与长安,先后拜谒张籍、韩愈以及孟郊。其才华得到了韩愈的极力赞赏。次年,在韩愈的劝说下,贾岛毅然脱下袈裟,还俗投身科举考试,然而命运弄人,此后他多次参加科举皆名落孙山。到了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的科举,彼时朝廷中牛李党争已呈白热化态势。中书舍人李宗闵的女婿苏巢在此次考试中高中,李德裕等人借机发难,指责主考官钱徽收受贿赂、徇私舞弊,致使考试被迫复试。这场风波本质上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角逐,而贾岛却无辜受到牵连。此番遭遇让贾岛感触颇深,遂挥笔写下了这首寓意深刻的《病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描绘了一只生病的蝉,因伤病无法飞行,落在诗人手上。尽管翅膀已折,它仍试图扇动,发出的鸣声酸楚却格外清亮。蝉腹凝结着露珠,眼睛还被尘点侵扰。同时,黄雀和鸢鸟都对它心怀恶意。诗人借病蝉的艰难处境,以物喻人,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身处困境的哀伤,以及对周围险恶环境和世态炎凉的悲叹。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借病蝉这一形象,将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寄托其中。病蝉飞不得、拆翼、酸吟等艰难处境,象征诗人自身怀才不遇、饱受苦难,以此表达内心的感慨。细节描写:“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对病蝉折翼仍扇动、酸楚而清亮的鸣叫、腹部凝露、眼睛被尘点侵扰等细节的刻画,生动展现病蝉的艰难状态,增强诗歌感染力。象征:诗中的黄雀和鸢鸟象征着那些对弱小者心怀恶意、伺机迫害的人,表现出社会环境的险恶,深化了诗歌对世态炎凉的批判主题。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联,描绘出病蝉无力起飞,只能在人的掌心艰难爬行的凄惨模样。贾岛仕途不顺,屡屡受挫,这病蝉的处境恰似他自身的真实写照,所以“病蝉”无疑是他自我境况的隐喻。颔联中,病蝉虽双翼已折损,却仍奋力扑腾,其鸣叫带着痛苦,可那声音依旧清澈,未被尘世污浊沾染。这两句既生动刻画了病蝉艰难挣扎的形态,又细腻描摹出它凄苦又不失高洁的叫声,形神兼备,尽显其痛苦与哀怨。颈联进一步赞颂病蝉,它只饮清露,故而腹内藏着高洁之气;即便遭人污蔑,诗人也将这外界强加的恶意,视作灰尘偶然迷了蝉的眼。这两联不仅对仗极为工整,对病蝉的刻画入微细致,用词新奇独特,更饱含着诗人深切的内心感受。到了尾联,诗人仿若在告诫病蝉:那些外表光鲜、歌声悦耳的黄雀,以及看似忠厚老实的鸢,实则都暗藏杀机。这何尝不是诗人对自己的警醒呢?他将“黄雀”“鸢鸟”比作那些在仕途上打压自己的奸恶之人,意在提醒自己,莫要对功名利禄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否则只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贾又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公卿恶之,与礼闱议之,奏岛与平曾等风狂,挠扰贡院,是时逐出关外,号为十恶。议者以浪仙自认病蝉,是无搏风之分。

五代十国何光远《鉴诫录》

# 岛久不第,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或奏岛与平曾等为“十恶”,逐之。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 贾浪仙诗得老杜之瘦,而用意苦矣。蝉有何病?殆偶见之,托物寄情,喻寒士之不遇也。中四句极其奇涩,而“尘点误侵睛”尤亘古诗人所未道,故曰浪仙用意苦矣。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冯舒:锼雕如鬼工。又云:“四灵”腹联之外,便无余力,不得长江一支也。冯班:此有所刺也。查慎行:第三句费解。结有防微远患之戒。纪昀:次句领下四句,唯在“掌中”,故得细看细写。四句极刻划而自然,不得目以奇涩。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

# 此自是赋而兼自寓意,然不必泥,即匠物已神绝。

清李宪噩《重订中晚唐主客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裴说《塞上曲》

下一篇:唐·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