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pàn
guān
dōng
jiāng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wén
dào
huáng
huá
shǐ
使
fāng
suí
zào
gài
chén
fēng
zhāng
tōng
zuǒ
guān
miǎn
huà
wén
shēn
shù
fēn
yáng
cháo
shēng
mǎn
chūn
yáo
zhī
biàn
ēn
dào
zhū
rén

译文

听说皇上的使臣,刚才跟着当地的官员走了。封赏的圣旨传达给蛮夷,(赏赐)中原仕宦的服饰教化赤体纹身的人。浓浓的树色分开扬子江,富春江充满浪潮声。我知道你这次远去负有置办玉璧的使命,会把朝廷的恩泽带给边远南方的人。

逐句剖析

"闻道皇华使":听说皇上的使臣,

# 皇华使:皇帝的使臣。

"方随皂盖臣":刚才跟着当地的官员走了。

# 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

"封章通左语":封赏的圣旨传达给蛮夷,

# 左语:异族语言。扬雄《蜀纪》“蜀之先代人民椎结左语,不晓文字”。,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冠冕化文身":(赏赐)中原仕宦的服饰教化赤体纹身的人。

# 文身:即纹身,在身上刺画有色的图案或花纹。,冠冕:犹言仕宦。

"树色分扬子":浓浓的树色分开扬子江,

# 扬子:《方舆胜览》“扬子江在真州扬子县南,与镇江分界”。,树色:树木的景色。

"潮声满富春":富春江充满浪潮声。

# 富春:古县名,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

"遥知辨璧吏":我知道你这次远去负有置办玉璧的使命,

# 辨璧吏:此处将李判官比喻为东汉朱晖。辩:置备。,遥知:在远处知晓情况。

"恩到泣珠人":会把朝廷的恩泽带给边远南方的人。

# 泣珠: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神话传说中鲛人流泪成珠,亦指鲛人流泪所成之珠。后用为蛮夷之民受恩施报之典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李判官赴东江》由唐代王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开篇“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点明李判官身负重任,随高官前往东江。“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说明其肩负沟通语言、传播文化的使命。“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描绘赴任途中扬子江、富春江的景色,借景抒情,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巧用典故,祝愿友人公正廉洁、惠及百姓。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寄托履职顺利、造福百姓的祝愿,侧面反映唐代社会风貌与文化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友人李判官作为朝廷使者身负使命前往东江的情景,体现了友人此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营造了一种既饱含关切又带有期许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对其使命的赞美以及对他到任后能造福一方的美好祝愿。

2. 分段赏析

首联“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点明友人身份,听闻友人作为奉使的使者,将要跟随长官一同前往东江。“闻道”二字,有一种突然知晓友人即将远行的意味,为送别增添了一丝仓促之感,奠定了全诗的送别基调。颔联“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想象友人到任后的情景,他将通过呈送奏章与当地语言不通的百姓沟通,以礼仪教化那些尚处蛮夷风俗的民众。这一联体现了对友人到任后职责与能力的期许,希望他能在当地有所作为,推行教化。颈联“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描绘友人路途所经之地的景色,扬子江两岸树色分明,富春江潮声满耳。通过描写路途景色,一方面暗示友人行程的遥远,另一方面借景抒情,借山水的壮阔与离人渺小形成对比,强化了离别的愁绪。尾联“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运用典故,希望友人如同能分辨玉璧真伪的官吏一样公正廉明,让恩泽惠及当地百姓。此联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任上能做出成绩,造福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贾岛《病蝉》

下一篇:唐·周朴《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