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纤晚雨不能晴":傍晚那细密的小雨一直下个不停,天色始终无法放晴,
"池岸草间蚯蚓鸣":池塘岸边、草丛之间传来蚯蚓的阵阵鸣叫。
"投竿跨马蹋归路":我放下鱼竿,骑上马匹,踏上了回家的路,
# 投竿:投钓竿于水中,谓垂钓。
"才到城门打鼓声":刚刚赶到城门边,就听到了城内传来的打鼓声。
# 门:一作闻。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属于即景抒情之作。诗中勾勒出一幅淫雨连绵、霏霏不绝的画面,池沼之畔,蚯蚓的鸣叫声声入耳。诗人兴尽踏上归程,忽闻城上鼓响,那声音沉沉传来,于暮色中添了几分苍凉。此般情境交织,将诗人心中的抑郁之情缓缓晕染,尽现于字里行间。
2. 分段赏析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首句“廉纤”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细雨连绵、轻柔细密的状态,让人仿佛看到那如丝如缕的雨丝纷纷扬扬,使得傍晚的天空始终无法放晴,营造出一种阴沉、湿润的氛围。次句从视觉转向听觉,由于雨水连绵,土壤湿润,蚯蚓从草间钻出,发出鸣叫声,以声衬静,更加突出了雨后环境的清幽寂静,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和野趣。这两句诗通过对晚雨和蚯蚓鸣的描写,细腻地展现了城南傍晚雨后的独特景象。“投竿跨马蹋归路,才到城门打鼓声”:第三句是诗人的动作描写,“投竿”表明诗人原本在钓鱼,因天色已晚且雨一直未停,便放下鱼竿,“跨马”踏上归途,体现出诗人归家的急切心情。“蹋归路”描绘出马蹄踏在归途上的情景,给人一种匆匆忙忙的感觉。最后一句“才到城门打鼓声”与前一句相呼应,进一步丰富了归家的场景,诗人刚到城门,就听到了城里传来的打鼓声,这不仅暗示了时间已经较晚,城门即将关闭,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时间的把握,以及能够在城门关闭前及时赶回的庆幸,同时,打鼓声也为画面增添了一丝城市的热闹气息。
上一篇:唐·张籍《和裴仆射看樱桃花》
下一篇:唐·刘禹锡《九日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