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红艳醉坡陀":一园杜鹃花红艳夺目,仿佛沉醉般铺满山坡,
"自地连梢簇蒨罗":从地面到枝梢,花簇如锦绣罗绮般连绵繁密。
# 地:一作蒂。
"蜀魄未归长滴血":那蜀地魂灵尚未归乡,长久地哀啼泣血,
"秪应偏滴此丛多":想来它的血泪,应当是偏爱滴落在这丛杜鹃花上最多。
# 秪:一作只。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1. 分段赏析
“一园红艳醉坡陀”一句,描绘的是园子里杜鹃花盛开的景象。“红艳”点明花的颜色,“醉”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杜鹃花盛开之态赋予人的“醉”意,生动地写出花朵繁茂艳丽,让起伏的山坡仿佛沉醉其中,营造出一种绚烂迷人的氛围。“自地连梢簇蒨罗”,进一步刻画杜鹃花,从地面到树梢,花朵簇拥在一起,如同一簇簇艳丽的丝织品,“簇”字强调花的密集,“蒨罗”则形象地描绘出花的色泽与质感,展现出杜鹃花生长的繁茂与绚丽。“蜀魄未归长滴血”,巧用蜀魄啼血的典故,传说古蜀帝杜宇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啼至血出乃止。这里将杜鹃花与蜀魄啼血相联系,增添了杜鹃花的悲怆色彩,暗示其艳丽的背后蕴含着无尽的哀怨。“只应偏滴此丛多”承接上句,表明想必是蜀魄的血偏偏更多地滴落在这丛杜鹃花上,强化了这种因典故带来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这丛杜鹃花独特的情感寄托,既赞美其艳丽,又借典故赋予其哀伤的情感基调。
上一篇:唐·清豁《归山吟》
下一篇:唐·元稹《刘、阮妻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