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kǒu
sòng
bié
wáng

朝代:唐作者:储光羲浏览量:1
jiāng
shàng
fēng
lín
qiū
jiāng
zhōng
qiū
shuǐ
liú
qīng
chén
fēn
mèi
qiū
shàng
tóng
zhōu
luò
cháo
qīng
zhěn
驿
lóu
míng
nián
huā
shú
luò
dōng
fàn
shāng
yóu

译文

江边的枫树林在秋天里,江水在秋天里流淌。清晨时分,两人怀着惜别之情分开,虽然已经是秋天了,但两人还一同乘船。退潮的江水冲洗着渔人停船靠岸的港湾,倾斜的荷叶掩映着驿站楼阁。等到明年菊花盛开的时候,到洛阳东边去泛舟饮酒游玩。

逐句剖析

"江上枫林秋":江边的枫树林在秋天里,

"江中秋水流":江水在秋天里流淌。

"清晨惜分袂":清晨时分,两人怀着惜别之情分开,

# 袂:分别。,惜:舍不得。

"秋日尚同舟":虽然已经是秋天了,但两人还一同乘船。

"落潮洗鱼浦":退潮的江水冲洗着渔人停船靠岸的港湾,

# 鱼浦:水边捕鱼之地,渔场。

"倾荷枕驿楼":倾斜的荷叶掩映着驿站楼阁。

# 驿楼:驿站的楼房。,枕:靠近。,倾荷:残荷。

"明年菊花熟":等到明年菊花盛开的时候,

"洛东泛觞游":到洛阳东边去泛舟饮酒游玩。

# 泛觞:泛舟饮酒。,洛:洛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京口送别王四谊》系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六句如画,以萧瑟秋意渲染离别愁绪——寒汀沙白、荻花瑟瑟、夕照江楼,在暮色沉沉中勾勒出友人别离的黯淡剪影。诗人将满腹惆怅悄然融入寒林浸露的清寂、暮霭低垂的苍茫,使无形的别愁具象为可触可感的秋声秋色,江天寥廓间处处皆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未尽之言。诗境至此本已低回欲绝,尾联却峰回路转:不必临歧执手相看泪眼,且待春水初生之时,盼君乘舟归来,重聚京口南徐。这一转折暗合古人"海内存知己"的寄意,在秋日萧瑟中绽放出超越时空的温暖期许,最终以昂扬之笔收束全篇,留下余韵悠长的希望之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储光羲(706?~763?),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祖籍兖州(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开元进士,初任冯翊县尉,后转任安宜、下邽、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获,迫受伪职,乱平后自归朝廷请罪,后贬岭南。储光羲的诗,多写田园生活的闲适情趣,风格朴实。在各种诗体中,其“独以五言古胜场”,但是有刻意学习陶渊明,力造古雅的倾向。殷璠评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代表作品有《杂咏五首》《江南曲四首》。明人辑存《储光羲诗集》5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江上枫林秋,江中秋水流”两句是描写送别时的环境。一个“秋”字点明了季节,枫叶经霜变红,在江上枫林的映衬下更显秋意浓重。“秋水”既实写江水在秋季的状态,又给人一种清冷、萧瑟之感。这两句通过描写江上枫林和秋水,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送别时的惆怅基调,让读者感受到离别的愁绪如同这江水和枫林一般,绵延而深沉。“清晨惜分袂,秋日尚同舟”两句着重刻画送别时的时间和情感状态。“清晨”点明送别的具体时间,清晨往往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惜分袂”直接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即将分离的不舍之情。“秋日尚同舟”则回忆起虽然处于秋日,但此前还一同乘船的情景,与如今即将分别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离别的伤感,体现出诗人对往昔同舟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离去的不舍。“落潮洗鱼浦,倾荷枕驿楼”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周边景象。“落潮洗鱼浦”,落潮的动态与鱼浦这一地点相结合,仿佛能看到潮水退去后鱼浦的景象,有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倾荷枕驿楼”,“倾荷”描绘出荷叶倾斜的状态,可能是风吹所致,而“枕驿楼”则将荷叶与驿楼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画面感。这两句通过对鱼浦和驿楼周边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送别时的清冷和孤寂氛围,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惆怅。“明年菊花熟,洛东泛觞游”两句是对未来的期许和设想。“明年菊花熟”,菊花一般在秋季开放,这里点明时间,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洛东泛觞游”,“泛觞”是一种古代的饮酒娱乐活动,在洛东进行这样的活动,描绘出一幅欢乐、惬意的画面。诗人通过设想明年与友人在洛东一起游玩的场景,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试图在分别的伤感中寻得一丝慰藉,也让整首诗在惆怅之余有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籍《相和歌辞·楚妃叹》

下一篇: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绮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