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西
ǒu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1
yáo
yáo
ruò
liǔ
huáng
fāng
cǎo
qíng
rén
yǐng
míng
miè
jīn
xìng
huā
shà
zhá
qīng
tóu
wēi
hóng
nài
fēng
fěn
jié
bái
qín
chuān
穿
yàn
jiè
wèn
hán
pín
xiàng
shì
nián
céng
dào
líng

译文

摇曳的柔弱柳枝间,黄鹂鸟在啼鸣,芳草没有情感,人却自行沉醉。阳光的影子忽明忽暗照着金色的鲤鱼,杏花丛中青头鸡在不停地啄食。微红的奈蒂吸引来蜂儿采粉,洁白的芹芽穿过燕子衔来的泥。请问为何微微皱眉,所为何事,往年曾经到过武陵溪。

逐句剖析

"摇摇弱柳黄鹂啼":摇曳的柔弱柳枝间,黄鹂鸟在啼鸣,

# 黄鹂:一本作“黄莺”。鹂:一作“莺”。

"芳草无情人自迷":芳草没有情感,人却自行沉醉。

"日影明灭金色鲤":阳光的影子忽明忽暗照着金色的鲤鱼,

"杏花唼喋青头鸡":杏花丛中青头鸡在不停地啄食。

# 杏花唼喋青头鸡:此句谓鸭吃落在水面上的杏花。唼喋:水鸟或鱼吃食。青头鸡:鸭的别名。

"微红柰蒂惹峰粉":微红的奈蒂吸引来蜂儿采粉,

# 蒂:花、叶或瓜果舆枝茎相连的部分。,柰:果树名,也指其果实。一作奈。

"洁白芹芽穿燕泥":洁白的芹芽穿过燕子衔来的泥。

# 洁白芹芽穿燕泥:谓燕子做窝的泥土中含有洁白的芹芽。穿:一作入。

"借问含嚬向何事":请问为何微微皱眉,所为何事,

# 嚬:一作颦。皱眉。

"昔年曾到武陵溪":往年曾经到过武陵溪。

# 武陵溪:据《幽冥录》记载,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无法返家。后在溪边遇仙女,仙女款留二人半年。待二人辞别仙女返家后,发现屋舍亲旧竟然都不相识,问询后得知住在这里的已经是自己的七世孙了。王涣《惆怅词》之十:“晨肇重来人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后世遂把“武陵溪”用作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女的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经西坞偶题》乃唐代文学家温庭筠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前六句以细腻笔触,为读者勾勒出西坞那如诗如画般的美妙景致,每一处描写都尽显自然之美。而后两句笔锋一转,直接点明触景生情、伤怀往昔的主旨,字里行间抒发了诗人面对眼前景,感慨物是人非时,内心所涌起的惆怅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摇摇弱柳黄鹂啼,芳草无情人自迷”,诗人以灵动之笔描绘出一幅春日图景。弱柳在风中“摇摇”摆动,黄鹂欢快啼鸣,二者动静结合,营造出活泼氛围。而“芳草无情”却令“人自迷”,通过对比,凸显出西坞景色的迷人魅力,让诗人沉醉其中。颔联“日影明灭金色鲤,杏花唼喋青头鸡”,视角转换,从柳、草、鸟转向水与岸。阳光洒在水面,金色鲤鱼在光影“明灭”间穿梭,杏花树下青头鸡“唼喋”觅食。这两句色彩鲜明,“金色鲤”与“杏花”相映成趣,展现出西坞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景象。颈联“微红奈蒂惹峰粉,洁白芹芽穿燕泥”,笔触更为细腻。“微红”的奈蒂吸引蜂儿采“粉”,“洁白”的芹芽从燕泥中“穿”出,一“惹”一“穿”,赋予画面动态之感,将微观世界里生命的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借问含嚬向何事,昔年曾到武陵溪”,诗人由景及情。“含嚬”一词点明诗人神情,似有愁绪。“昔年曾到武陵溪”揭示缘由,“武陵溪”常与世外桃源相连,诗人或许忆起往昔类似桃源的美好经历,今昔对比,顿生物是人非的惆怅,使全诗情感得以升华,在美景描绘之后,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贾岛《送孙逸人》

下一篇:唐·张乔《题宣州开元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