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居星岁易":别后分居,星移岁换匆匆过,
# 星岁易:蕡与商隐大中二年正月初在湘阴黄陵晤别,三年秋蕡卒,故说“星岁易”。
"失望死生分":绝望中,你我生死相隔成永诀。
"酒瓮凝余桂":酒瓮里还凝着残余桂香,
# 桂:桂酒。屈原《九歌·东皇太一》:“奠桂酒兮椒浆。”
"书签冷旧芸":书签上旧芸草香气早冷绝。
# 芸:鱼豢《魏略》:“芸香辟纸鱼蠢,故藏书台曰芸台。”《新唐书·刘蕡传》:“令狐楚、牛僧孺节度山南东、西道,皆表幕府,授秘书郎。”芸台为秘书省之通称。
"江风吹雁急":江风呼啸,把大雁吹得急飞,
"山木带蝉曛":山林树木间,蝉声伴落日余晖。
# 曛:日色昏黄。
"一叫千回首":我声声呼唤,千百次回首望,
"天高不为闻":高天辽阔,却听不到我的悲切。
"有美扶皇运":有贤才可助皇朝国运,
# 有美:《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后常以“有美”指理想人物。此指刘蕡。
"无谁荐直言":却无人举荐你仗义执言。
"已为秦逐客":沦为被秦驱逐的客卿,
# 秦逐客:谓蕡被贬逐。《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年,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
"复作楚冤魂":又成含冤赴死的楚地魂灵。
# 楚冤魂:本指投汨罗而死的屈原,此借指刘蕡。
"湓浦应分派":湓浦与荆江虽分支流淌,
# 派:水的支流。郭璞《江赋》:“流九派乎寻阳。”,湓浦:即浔阳。
"荆江有会源":在荆江上,存在着一处水流汇合的地方。
# 荆江:出峡后流经荆州的长江,其与洞庭水汇合处称荆江口。此似以喻二人在洞庭湖畔之会晤。
"并将添恨泪":又将增添怨恨的泪水,
"一洒问乾坤":一并洒向天地,质问乾坤。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律诗,也是一组悼亡诗。介绍了诗人因好友刘蕡含冤被贬、客死他乡而作此组诗,借对亡友的伤悼,抒发内心对朝廷的失望痛心,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及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抗议。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离居星岁易,失望死生分”,“离居”点明与刘蕡分别后的离散状态,“星岁易”说明时光在分离中悄然流逝,岁月更换轻易。“失望”并非简单的绝望,而是饱含对命运无常的痛心,“死生分”直接道出身死相隔的残酷事实,一下子将深沉的悲痛与无奈托出,奠定全诗哀悼的基调。颔联“酒瓮凝余桂,书签冷旧芸”,从生活细节着笔。酒瓮中残留着桂香,却再无共饮之人;书签上的芸草香气已冷,曾经一起读书研讨的场景成过往。以物之静和冷,衬托出友人离世后,生活里那些熟悉的事物都变得死寂,满是物是人非的凄凉。颈联“江风吹雁急,山木带蝉曛”,描绘江边、山间之景。江风呼啸,大雁在急促气流中奋力飞行;山林树木间,蝉在黄昏余晖里哀鸣。这两句以动景写哀情,江风的急、大雁的匆,山木的静、蝉声的悲,共同营造出压抑、哀伤的氛围,仿佛天地都在为友人的逝去悲叹。尾联“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想象友人的灵魂或自己的呼唤,千百次回头张望,可高远的天空却听不到这悲痛的声音。以夸张又无奈的笔触,将对友人的思念、对其冤死的愤懑,融入到这天地间渺小又执着的“一叫”里,让悲痛升华为一种对不公的无声控诉。第二首:首联“有美扶皇运,无谁荐直言”,“有美”赞誉刘蕡才华出众、品格高尚,本可扶持皇朝运势,可如此能直言进谏的人,却“无谁荐”,突出朝堂昏昧,贤才被埋没的悲哀,为刘蕡的遭遇鸣不平。颔联“已为秦逐客,复作楚冤魂”,用“秦逐客”典故,说刘蕡如被秦国驱逐的贤士,本就遭贬逐,最终还落得像楚国冤魂般悲惨结局。简洁两句,概括刘蕡坎坷又冤屈的一生,满是对宦官弄权、世道不公的愤慨。颈联“湓浦应分派,荆江有会源”,从地理水流关联,暗指自己与刘蕡虽经历不同,却因志同道合有精神联结。似在说两人的情谊、对正义的追求,如江河有分支也有同源,即便相隔,精神也相呼应,加深对友人的追念。尾联“并将添恨泪,一洒问乾坤”,把个人的悲痛之泪,与对乾坤天地的质问相融。泪水里满是对友人冤死的恨,洒向天地,是要向这不公的世道讨个说法,将对友人的悼惜、对时政的批判,推到高潮,让悲愤之情喷薄而出。
上一篇:唐·林杰《句》
下一篇:唐·上官仪《八咏应制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