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燕入巢笋成竹":雏燕已飞,笋子已经长成竹,
# 乳燕:新生的小燕。一说哺育期的母燕。
"谁家二女种新谷":又到了春耕时节,田野上是谁家的两个姑娘在播种新谷。
"无人无牛不及犁":大概是她们家既无男人,也没有耕牛,那块地还没有犁过,
# 不及犁:来不及犁。,无人:指无男劳力。
"持刀斫地翻作泥":姊妹俩正在持刀砍地,把土翻松。
# 泥:慢、滞。《论语·子张》中有“致远恐泥”。,斫:砍。
"自言家贫母年老":姊妹俩说家境贫寒,母亲已经年衰体弱,
"长兄从军未娶嫂":哥哥从军去了,还没有娶嫂嫂。
"去年灾疫牛囤空":去年灾疫流行,耕牛病死了,无法耕地,
# 空:指牛已因灾疫死去。,牛囤:牛栏。
"截绢买刀都市中":只好截下一段绢去集市上卖,得以买刀翻地。
# 截绢:割下一段绢。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唐代市井交易,绢可以“与钱兼用”。
"头巾掩面畏人识":怕被人耻笑,姊妹俩只好用头巾把脸遮起来,
# 畏人识:古代男耕女织,未嫁女子耕田被认为是可耻的事,故以头巾掩面,怕人认出。
"以刀代牛谁与同":干着牛一样的重活,不知还有谁与她们一样蒙羞劳作。
# 谁与同:指无人分担她们的艰苦。
"姊妹相携心正苦":她们互相提携帮助,心中满是苦楚。
# 相携:相依赖。
"不见路人唯见土":专心低头弯腰翻地,看不见地旁的路人,只看见前面的黄土,又累又急。
# 不见路人唯见土:是说她们不敢看人,只埋头翻地。
"疏通畦垄防乱苗":她们整好田畦、田垄,以防杂草侵苗,
# 垄:田间高地。,畦:田间划分的小区。
"整顿沟塍待时雨":疏通田沟,修好田埂,等待下雨。
# 沟塍:田沟、田埂。
"日正南冈下饷归":正午时分,二女收工回家吃午饭,
# 下饷归:休息回家吃饭。
"可怜朝雉扰惊飞":此时正好有野雉从田间惊起,啼叫着飞走了。
# 朝雉:指正在求偶的野鸡。《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又崔豹《古今注·音乐》:“《雉朝飞》者,犊牧子所作也。齐处士,湣、宣时人,年五十,无妻。出薪于野,见雉雄雌相随而飞,意动心悲。乃作朝飞之操,将以自伤焉。”《雉朝飞》云:“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游于山阿,我独何命兮未有家?时将暮兮可奈何!嗟嗟暮兮可奈何!”这里暗用典故,寓托两姊妹苦于耕作而不能出嫁。,可怜:可爱。
"东邻西舍花发尽":姊妹俩看到东邻西舍的花都已经开尽,
# 花发尽:指姑娘们都出嫁了。
"共惜余芳泪满衣":不禁惋惜青春虚度,泪流满衣。
# 余芳:剩余的花、残花。指姊妹俩。,惜:痛惜。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女耕田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七言古诗,属于叙事题材作品。诗中描绘了两位农家女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景,从她们早出晚归、无人相助的艰难,到成年难嫁的无奈,再到对未来婚姻生活的迷茫,生动展现了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现实。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乡村少女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更揭示了安史之乱给广大农村带来的沉重灾难,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批判精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2. 写作手法
起兴:诗开篇“乳燕入巢笋成竹”,以乳燕归巢、竹笋生长之景起兴。乳燕归巢本是温馨和谐的画面,竹笋渐齐也展现出蓬勃生机,营造出一种看似美好的氛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自然地引出对少女耕田艰难处境的叙述,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让读者更易感受到劳动妇女生活的不易。用典:“可怜朝雉扰惊飞”运用了“雉鸣求偶”的典故。《诗经》中有诸多关于雉鸟鸣叫求偶的描写,常象征男女之情与婚姻。在诗中,雉鸟本应正常求偶却“扰惊飞”,暗示了两姊妹苦于耕作而不能出嫁。安史之乱使社会动荡,青壮年男子多被征召,少女们面临无人可嫁的困境,如同雉鸟的求偶生活被打乱,强化了悲剧氛围,深化了诗歌对战争灾难的揭示。借景抒情:诗的结尾“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描写姊妹俩收工回家时看到的景象,“朝雉惊飞”“邻舍花尽”,既是对眼前实景,也是贫女的心事:青春将逝却不得出嫁。这种借景抒情的方法,含蓄自然,真挚感人,让这首叙事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反衬:以乐衬苦,诗中“乳燕入巢笋成竹”一句以乳燕有巢、幼笋成竹的景象,反衬了弱女孤苦劳作、青春将逝而仍无归宿的境遇。这样的开头简练而生动,使表达委婉而有韵味。烘托:“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以路人眼光看到二女在田野刀耕的情景,耕地本应是男人牵着牛犁地,以此烘托出二女的劳作艰辛、生活艰苦。
3. 分段赏析
全诗可分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且令人动容的画卷。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先以“乳燕入巢”“笋成竹”自然景象起兴,“乳燕”指新生的小燕,“笋成竹”描绘出竹笋长成竹子的景象,此句以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起兴,为下文二女耕种的艰难形成反衬。随后通过一个反问“谁家二女种新谷”,将读者目光聚焦在两位贫女身上,指出田间难觅男劳力与耕牛,唯有二姊妹拿着刀在土地上艰难翻土的奇怪场景,一下子就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吸引着读者继续探寻背后的故事。紧接着的六句是第二部分,诗中以二女自述,详细揭示了她们深陷苦难的根源。“自言家贫母年老”,女子自叙,先交代了家庭贫困且母亲年迈的情况;“长兄从军未娶嫂”,接着介绍了田间无男劳力是哥哥去参军,离家已很久了;“去年灾疫牛囤空”,又指出因灾疫很严重耕牛都死去了;“截绢买刀都市中”,“截绢”即割下一段绢,在唐代绢可作货币,“买刀”表明女子只能买刀亲自耕地,这是无奈之下,以刀代牛耕地。这几句交待了弱女面临的困境,深刻揭露了战乱和灾疫给农村家庭带来的苦难。而且她们因社会习俗所限,“头巾掩面畏人识”,“头巾掩面”是因为古代男耕女织,未嫁女子耕田被认为可耻,所以怕被人认出,“畏人识”体现了弱女内心的苦楚。这段自述,揭示出了农家女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所承受的沉重压力。第三部分“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疏通畦垄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这部分着重描写姐妹俩耕种过程中的艰辛。“姊妹相携”体现姊妹同心协力,“心正苦”直接表达出她们内心的痛苦。“不见路人”是因为她们不敢看人,只埋头翻地,“唯见土”突出她们躬身低头操作的专注辛苦,生动地刻画了她们劳作时的专注与无奈。她们整日在田间劳作,只与黄土为伴,鲜少见到路人,环境的孤寂更增添了内心的苦涩。“疏通畦垄”是为防止杂草影响庄稼生长,“防乱苗”点明目的,表现出二女的勤劳和对庄稼的用心。“整顿沟塍”即修整田沟和田埂,“待时雨”表明她们期盼春雨能及时到来,滋润庄稼。一个“待”字既表达了当下对雨水滋润土地的渴望,更蕴含着对生活转机的期盼,在这朴实的场景中,涌动着深刻的无奈与坚强。第四部分“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此段以景结情,给全诗画上了一个意味深长却无比沉重的句号。“日正南冈”点明时间是中午,“下饷归”指二女收工回家吃午饭。“可怜朝雉扰惊飞”,“可怜”是可爱之意,“朝雉”指正在求偶的野鸡,此处也暗指两姊妹苦于耕作而不能出嫁,看到野雉惊飞,引发了她们的内心感触。“东邻西舍花发尽”,“花发尽”指花凋谢之景,也指邻居家女子都已出嫁。“共惜余芳泪满衣”,“余芳”指姊妹俩,她们看到春光将尽、百花凋零,联想到自己的青春虚度,不禁惋惜落泪,表达出她们对美好青春逝去的感伤以及生活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女耕田行》作为叙事性作品,诗人并未采用直线式叙述,而是通过运用起兴、视角转换与情景交融等多种手法,既保障了叙事脉络的清晰,又赋予文本以多重情感层次。诗中情景交织,如以借刀耕泥翻暗示生存困境,借百花凋零表青春将逝,使客观描述始终渗透着主观情思。这种写作方式令故事情节在严谨的结构中自然流动,情感张力在景物渲染下层层叠加,最终形成兼具画面感与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 唐云:情苦而不逸,闺情之浑雅者。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此诗语直而气婉,悲感中仍带勉厉,作劳中不废礼防,真有女士之风,裨益风化。张司业得其致,王司马肖其语,白少傅时或得其意,此殆兼三子之长先鸣者也。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末二语一衬,愈见二女之苦,二女之正。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叙致曲折含情,末幅以牧犊之感,寓《标梅》之思,巧合天然。
清乔亿《大历诗略》
# 引“朝雉”,则心在路人,殊乖。诗乖又无益处,幼公不当如此,可怜朝雉句下。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上一篇:唐·灵澈《天姥岑望天台山》
下一篇:唐·窦巩《游仙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