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jiāng

朝代:唐作者:张籍浏览量:1
xiāng
shuǐ
cháo
qiū
shuǐ
kuò
xiāng
zhōng
yuè
luò
xíng
rén
sòng
rén
sòng
rén
guī
bái
pín
máng
máng
zhè
fēi

译文

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限。

逐句剖析

"湘水无潮秋水阔":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

# 秋:秋天。,潮:指波涛。

"湘中月落行人发":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 发:出发。

"送人发":送人出外,

"送人归":我还得回去,

"白蘋茫茫鹧鸪飞":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限。

# 鹧鸪:鸟名,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听之悲切。,白蘋:一种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湘江曲》是唐代诗人张籍宦游湖南时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前两句“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分别从空间的开阔与时间的静谧切入,暗藏离别的怅惘;后两句通过“送人发,送人归”的民歌式回环咏叹,结合白蘋茫茫、鹧鸪哀鸣的苍茫秋景,将惜别之情层层递进。全诗以浅白语言融入乐府诗的韵律感,在平淡叙述中暗藏时空转换的巧思,于清浅意象里寄托人生别离的悠长余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湘江曲》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以江边送别的情景入题,通过白蘋、鹧鸪等意象,抒发了作者深挚的惜别之情。

2. 写作手法

以景结情:以苍茫白蘋(静景)与哀啼鹧鸪(动景)收束,动静互映中暗藏“行不得也”的鹧鸪啼声双关,将离愁寄托于意象,余味悠长。重复:首句“湘水无潮秋水阔”重复“水”字,前指“湘水”点明地点,后指“秋水”点明时令,既强化空间与季节的交织,又通过音韵呼应营造开阔意境。次句以“湘中”接续首句“湘水”,通过“湘”字的复现,加深地域色彩,增强诗句的音乐性。反衬:以静写动,“湘水无潮秋水阔”此句以秋江的平静开阔反衬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与离愁别绪。江面的开阔与诗人因送别而郁结的心情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以静衬动”的艺术效果。渲染:“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连用“送人发”“送人归”,通过重复句式渲染送别场景的缠绵悱恻,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感,强化离别的依依不舍。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湘水无潮秋水阔”此句以湘江秋景起笔,描绘江面无风无浪、开阔浩渺的景象。两个“水”字分别点明地点(湘水)和时令(秋水),既强化了空间感,又暗含季节的萧瑟。诗人采用“同字”技巧,通过重复“水”字形成音韵呼应,同时以“无潮”反衬诗人内心的心潮起伏,以“阔”反照离愁的压抑,营造出静中有动的张力。“湘中月落行人发”点明送别时间为破晓时分,月落天明,行人启程。前句重空间,此句重时间,时空交织,突显别离的仓促与孤寂。这句中诗人又重复“湘”字,既呼应首句的地域色彩,又通过音韵回环增强诗的节奏感,使情感表达更绵长。后三句“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手法衔接前句,强化送别动作的连续性。“发”与“归”形成对比,既指行人离去,亦隐含诗人独自归去的怅惘。短句叠用,节奏由缓转急,如乐府诗的变奏,情感层层递进。三“人”、两“送”、两“发”的重复,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凸显别绪的纠缠。“白蘋茫茫鹧鸪飞”中“白蘋茫茫”为静景,“鹧鸪飞”为动景,动静结合,深化了苍茫愁绪。鹧鸪啼声似“行不得也”,暗喻离别之痛与归途之艰。

4. 作品点评

这首作品以江边送别的情景入题,通过白蘋、鹧鸪等意象,满溢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全诗用词平易近人,却饱含深情,将送别时的愁思与江景交织,意境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绝妙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敌手,新语是人知。

唐姚合《赠张籍》

#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 名言妙句,侧见横生,浅淡精洁之至。

清田雯《古欢堂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籍《各东西》

下一篇:唐·张籍《离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