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髻坠":如云的发髻向下低垂,
# 坠:一作堕。《历代诗余》云髻坠作云鬓坠;明万历温博《花间集补》本作队,雪本作堕。,云髻:高耸的发髻,形容头发蓬松如云。
"凤钗垂":凤形的发钗也垂落着。
# 凤钗:一种妇女的首饰,钗头作凤形,故名。
"髻坠钗垂无力":发髻和发钗垂落显示出无力的样子,
"枕函欹":斜靠着枕匣。
# 欹:倚也,斜依、斜靠,歪斜。,枕函:中间可以藏物的枕头。即枕匣,古代枕头或以木制,中空如匣,故称枕匣。唐人习用语。
"翡翠屏深月落":翡翠屏风幽深,月亮已经落下,
# 翡翠屏:以翡翠玉石等嵌饰的屏风。一种深绿色的屏风,又可依律省作翠屏,词意更为显明。
"漏依依":漏声缓缓传来。
# 漏依依:漏声迟缓,形容时间过得慢。谓漏刻缓慢。依依,留恋不舍。
"说尽人间天上":说尽了人间到天上的话语,
# 人间天上:喻范围广阔也。说尽人间天上。
"两心知":只有两人心里知晓。
# 两心知:谓盟誓深广,两心共知。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词。描绘了一位闺中女子发髻、凤钗垂落,无力倚靠着枕函的模样,生动地勾勒出女子慵懒的形象,营造出慵懒哀怨的氛围。通过描写翡翠屏深、月落漏声,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出闺房的寂静与冷清。最后表达出女子心中那说尽人间天上,唯有两心相知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通过对女子云髻、凤钗以及斜靠枕函姿态的细节刻画,生动展现出女子的慵懒与无力,侧面反映出她内心的愁绪。借景抒情:“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描绘翡翠屏风、月落时分和缓慢的漏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借此抒发女子内心的哀怨与思念。
3. 分段赏析
“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开篇通过描写女子发髻和凤钗的状态,以及枕头的倾斜,生动地勾勒出女子慵懒的形象。这种形象暗示出女子可能因思念而情绪低落,没有心思打理自己,从外在形象反映出内在的情感状态。“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这两句描绘出室内深夜的环境氛围。“翡翠屏深”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月落”表示夜深,“漏依依”则通过漏声的缓缓传来,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也烘托出女子在深夜里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结尾两句是全词情感的升华。表明女子和爱人之间心灵相通,虽然可能面临分离或者其他困难,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和对彼此的思念是深刻而真挚的,这种情感跨越了人间天上的界限,在彼此心中都能深刻感知。
# 调寄《思帝乡》,当是思唐之作,而托为绮词。身既相蜀,焉能求谅于故君?结句言此心终不忘唐,犹李陵降胡,未能忘汉也。
近代俞陛云《五代词选释》
上一篇:唐·刘禹锡《蜀先主庙》
下一篇:唐·王维《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