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a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2
qīng
yīn
cuì
wéi
宿
qíng
huī
zuì
hòu
jiā
zài
jiù
fēi
dié
fán
jīng
fěn
zhù
fēng
zhòng
bào
xiāng
guī
xūn
yīn
fēng
dào
shuǐ
yàng
qíng
hóng
dié
xiǎo
lái
jīn
fěn
tíng
suō
cái
chéng
yàn
piān
yìng
qiǎo
fēn
chūn
guāng
zuì
shǔ
duō
zhàn
hán
shuāng
xiào
zhèng
fán
yǒu
shēng
huá
táng
sàn
lián
chuí
xiǎng
píng
lán
gān
liǎn
cuì
é

译文

轻柔的阴云隔着翠绿的帷幕,昨夜的雨珠在晴光下如泪闪烁。沉醉之后,美好的时光仍在,歌声停歇后,往日的情意已不再相同。蝴蝶沾满花粉流连花丛,蜜蜂满载香气匆匆归巢。莫要吝惜这炉香缭绕的夜晚,且任风儿将花香吹向舞动的裙裾。晨光中,牡丹的嫣红倒映水中如波纹荡漾,清晨时分,金色的花粉覆盖在庭院的莎草上。它的美仿佛精心裁就的绮思,独占了人间最浓的春色。含苞时如美人双颊含笑,盛放时似有歌声从花间流淌。待到宾客散尽,华堂帘幕低垂,它是否也像佳人凭栏凝望,悄然敛起翠叶般的蛾眉。

逐句剖析

"轻阴隔翠帏":轻柔的阴云隔着翠绿的帷幕,

"宿雨泣晴晖":昨夜的雨珠在晴光下如泪闪烁。

"醉后佳期在":沉醉之后,美好的时光仍在,

"歌余旧意非":歌声停歇后,往日的情意已不再相同。

"蝶繁经粉住":蝴蝶沾满花粉流连花丛,

# 经:一作轻。

"蜂重抱香归":蜜蜂满载香气匆匆归巢。

"莫惜薰炉夜":莫要吝惜这炉香缭绕的夜晚,

"因风到舞衣":且任风儿将花香吹向舞动的裙裾。

"水漾晴红压叠波":晨光中,牡丹的嫣红倒映水中如波纹荡漾,

"晓来金粉覆庭莎":清晨时分,金色的花粉覆盖在庭院的莎草上。

"裁成艳思偏应巧":它的美仿佛精心裁就的绮思,

"分得春光最数多":独占了人间最浓的春色。

"欲绽似含双靥笑":含苞时如美人双颊含笑,

"正繁疑有一声歌":盛放时似有歌声从花间流淌。

"华堂客散帘垂地":待到宾客散尽,华堂帘幕低垂,

"想凭阑干敛翠蛾":它是否也像佳人凭栏凝望,悄然敛起翠叶般的蛾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牡丹二首》是唐代诗人温庭筠以牡丹为题创作的两首律诗,第一首为五言律诗,第二首为七言律诗。第一首五律聚焦暮春牡丹的盛衰之变:以“宿雨泣晴晖”“蝶繁蜂重”等意象,刻画宿雨初霁后牡丹的娇艳与凋零前兆,末句“因风到舞衣”化用苏轼诗意,暗含对美好易逝的叹惋。第二首七律以“水漾晴红”“金粉覆庭”描摹牡丹的富丽,并以拟人笔法写花苞“似含双靥笑”、繁花“疑有一声歌”,赋予牡丹以美人情态,结尾“华堂客散”则暗喻盛景难驻,透露出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感慨。这组作品以牡丹的荣枯为隐喻,交织着对生命绚烂的礼赞与对命运无常的哲思,折射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时代盛衰的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牡丹二首》是唐代诗人温庭筠以牡丹为题创作的两首律诗,也是两首咏花诗。第一首诗人以花事盛衰隐喻时光流逝,通过“繁华易散”的意象,委婉传递对韶光难驻、机遇易逝的怅惘,形成含蓄的时空哲思。第二首“似含双靥笑”“疑有一声歌”以拟人手法赋予牡丹倾城美人的神韵,而盛衰对照的戏剧性结构,既写尽名花命运的无常,亦暗合诗人对自身才高运蹇、抱负成空的沉痛隐喻。

2. 写作手法

拟人: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如:“宿雨泣晴晖”雨后残留在花瓣上的水珠,如泪水般在阳光下闪烁,赋予牡丹哀婉的“哭泣”情态。“醉后佳期在,歌余旧意非。”以拟人的手法写牡丹花神韵。“欲绽似含双靥笑”将未开的牡丹花苞比作美人含笑的双颊,暗示其娇羞之态。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轻阴隔翠帏,宿雨泣晴晖”以“翠帏”写牡丹绿叶遮蔽之态,“宿雨泣晴晖”写雨后露珠在阳光下如泪闪烁,赋予牡丹哀婉的生命感。开篇即营造出阴晴交织的朦胧美,暗示盛景易逝的哀愁。颔联“醉后佳期在,歌馀旧意非”牡丹如醉酒佳人,盛放时千娇百媚,歌舞散尽后繁华不再。通过拟人化对比,揭示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自然规律,暗含诗人对青春与理想的追怀。颈联“蝶繁经粉住,蜂重抱香归”写蜂蝶围绕牡丹采蜜,暗指花期短暂,花谢后香气消散。尾联“莫惜薰炉夜,因风到舞衣”呼吁人们莫负良夜,及时赏花,暗含珍惜当下之意。第二首:首联“水漾晴红压叠波,晓来金粉覆庭莎”写夜雨初晴,花瓣倒映水中泛起波纹,晨风拂落花蕊金粉,铺满庭院青苔,展现动态美感。颔联“裁成艳思偏应巧,分得春光最数多”赞牡丹为春光之冠,既叹自然造化的精巧,又暗含“盛极必衰”的伏笔。颈联“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以“双靥笑”形容含苞待放的羞涩,以“疑有歌”比喻盛开的牡丹如美人高歌,将视觉与听觉结合,凸显其鲜活神韵。尾联“华堂客散帘垂地,想凭阑干敛翠蛾”宴会散场后,牡丹如美人垂帘蹙眉,由花及人,引发对“华筵易散”“红颜易老”的感慨。

4. 作品点评

这两首诗歌运用了独特的表现手法:一方面将牡丹比作倾国倾城的美人,另一方面通过牡丹从盛开到凋零的过程,暗示美好却易逝的事物命运。诗人借此抒发了自己才华不被赏识、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夜看牡丹》

下一篇:唐·李昌符《南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