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ào
líng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hàn
jiā
tiān
chū
shāo
liú
huā
biàn
jìn
jiāo
nèi
yuàn
zhǐ
zhī
hán
fèng
zuǐ
shǔ
chē
chā
qiào
táo
tōu
lián
fāng
shuò
jīn
xiū
chéng
zhù
ā
jiāo
shuí
liào
qīng
lǎo
guī
guó
mào
líng
sōng
bǎi
xiāo
xiāo

译文

汉家天子的马厩中,有西域天马蒲梢,一片片苜蓿石榴,遍布在长安近郊。御花园内的侍从们,都知道神奇的续弦胶,原来皇帝出行的车队中,看不见汉武帝鸾车插鸡翘。那聪明机灵的东方朔,曾偷过西王母的蟠桃,汉武帝发誓修造金屋,用来贮藏心爱的阿娇。谁料到苏武从匈奴回国,再也见不到这一代英豪,他前去茂陵为皇帝守陵,只见茂陵松柏风雨萧萧。

逐句剖析

"汉家天马出蒲梢":汉家天子的马厩中,有西域天马蒲梢,

# 蒲梢:古代骏马名。,天马:骏马。

"苜蓿榴花遍近郊":一片片苜蓿石榴,遍布在长安近郊。

# 榴花:石榴花。,苜蓿:豆科植物,原产新疆一带,因大宛马嗜食,汉武帝遣使采其种子遍植于离宫旁。

"内苑只知含凤觜":御花园内的侍从们,都知道神奇的续弦胶,

# 凤觜:胶泥的名称。传说煮凤嘴、麟角作胶泥,可粘合弓弩刀剑的断裂处。,含:一作衔。,内苑:内宫,诗里指宫中侍从。

"属车无复插鸡翘":原来皇帝出行的车队中,看不见汉武帝鸾车插鸡翘。

# 鸡翘:皇帝出巡时,属车上插有用羽毛装饰的旗,百姓称之为“鸡翘”。,属车:皇帝侍从的座车。

"玉桃偷得怜方朔":那聪明机灵的东方朔,曾偷过西王母的蟠桃,

# 方朔:东方朔,汉武帝时文人。有个故事说,西王母给汉武帝吃仙桃,他曾从窗外偷看,王母便告诉武帝,东方朔本是天上仙官,偷吃过仙桃,后被贬谪人间。,玉桃:传说人吃了可长生不老的仙桃。

"金屋修成贮阿娇":汉武帝发誓修造金屋,用来贮藏心爱的阿娇。

# 阿娇:汉武帝陈皇后的小名。传武帝年幼时曾说,如得阿娇为妻,将筑金屋以藏之。,修:一作妆。

"谁料苏卿老归国":谁料到苏武从匈奴回国,再也见不到这一代英豪,

# 苏卿:苏武,字子卿,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回国时武帝已死。

"茂陵松柏雨萧萧":他前去茂陵为皇帝守陵,只见茂陵松柏风雨萧萧。

# 茂陵:陵墓名。汉武帝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茂陵》由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借骏马赞汉武帝武功,中间两联刻画其沉迷声色、求仙、恋女色,尽显欲望。尾联写苏武归国时武帝已逝,只能在风雨中拜谒陵寝。此诗创作于唐武宗死后,借汉武帝旧事,以茂陵为载体抒发对唐武宗的感怀。诗中意境奇妙、趣味独特、讽诫深刻,三者相融引人联想。全诗气势连贯,开篇不凡,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用典精妙,结尾余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为李商隐晚年经历颇为坎坷后所作。彼时,他结束了长期在各处幕府漂泊的生涯,于大中十年(856年)从梓幕罢归,在返回长安、就任盐铁推官之前,途径茂陵有感而发。《茂陵》向来被视作李商隐借咏汉武帝功过来暗寓对唐武宗李炎凭吊之情的一首七言律诗。唐武宗会昌五年(846年)十月,李商隐守完三年母丧,重回秘书省担任“正字”之职。那时,“牛李党争”依旧激烈,身为“李党”首领的李德裕尚在宰相之位,辅佐武宗成功抗击回鹘侵扰、平定昭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然而,武宗却热衷游猎,宠幸后宫,痴迷神仙方术,还长期服食丹药,最终年仅三十三岁便英年早逝。这让对武宗寄予厚望的李商隐,内心满是惆怅。故而,他借对汉武帝一生功过的吟咏,委婉地对武宗皇帝进行了一番评说,抒发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史诗。诗歌通过对汉武帝事迹的描述,如开篇以天马展现其武功,中间两联写他好声色、求神仙、恋女色等行为,尾联写苏武归时武帝已逝的凄凉,借古喻今,体现了诗人借汉武帝一生功过来影射唐武宗的功过,表达了对唐武宗英年早逝及相关事迹的感慨与凭吊之情,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大量运用典故,“天马出蒲梢”“含凤嘴”“玉桃偷得”“金屋修成”“苏卿老归国”,借这些与汉武帝相关的典故,对应唐武宗时期相似之事,使诗歌内容更丰富,委婉地表达对唐武宗行为的影射与评价。对比:将汉武帝生前的种种作为(开创武功、沉迷游猎、重色轻才)与他逝去后茂陵的孤寂凄凉“茂陵松柏雨萧萧”对比;同时,也将汉武帝时期与唐武宗时期相似行为进行暗比,突出历史兴衰与人物命运的变化。

3. 分段赏析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首联描绘汉武帝当年征讨大宛、出使西域,不仅带回“蒲梢”千里马,还使得长安郊外遍布从西域进贡的石榴与苜蓿。这恰似唐武宗抗击回鹘,迎接太和公主回国,又成功诛杀昭义叛将刘稹,皆是震动朝野、值得夸赞的“武功”之举。“内苑只知含凤嘴,属车无复插鸡翘。”颔联描述汉武帝沉迷于打猎,弓弦断了,便用西海国进献的由麟角和风喙熬制的“续弦胶”,以嘴濡湿后粘连继续射猎;还常常微服私游,不用插着“鸡翘”标识的随从车队护驾,屡屡涉险。而唐武宗同样痴迷游猎,荒废朝政,两者行径极为相似。“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颈联诗人在此感叹汉武帝空有求仙之心,重女色而轻贤才,不珍视东方朔这样的贤能之士,却只专注于宠爱陈阿娇等后妃,以至于出现“金屋藏娇,贤才受饿”的不公局面。这与唐武宗不致力于求贤治国,反倒崇信道士赵归真,宠爱王才人等宫嫔的情形如出一辙。“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尾联总括上文之意。当在匈奴坚守十九年、持节牧羊的忠臣苏武回到长安,奉旨前往茂陵哭祭汉武帝时,往昔的一切皆已消逝,武帝陵冢上的松柏在秋雨的萧萧声中,尽显无尽的遗憾与哀愁。从李商隐的视角出发,同样意在表达:自己为母守孝刚回京城不久,武宗皇帝却已离世。自此,国家与个人的未来都令人满心惆怅,忧心不已。

4. 作品点评

这首七言律诗巧妙融合传统的赋、比、兴手法,借对汉武帝功过的吟咏,以象征、隐寓之法,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唐武宗的影射性批评。诗中每一句皆用典故,且出处明确,作者精心斟酌字词,使全诗在艺术上达到了典丽、凝练、形象且隽永的高度。在结构上,此诗采用“六二格”:前六句依次铺陈汉武帝生平诸多盛事,纯用叙述,未加议论;后两句笔锋一转,以惋惜慨叹之态收尾,议论之意自然蕴含其中。该诗用七言律诗形式叙述、评论人物事件,却毫无呆板之感,关键在于作者对所咏及影射的历史人物有极为深刻、透彻的认识,且在用典方面极为妥帖,笔力雄健。第七句“谁料苏卿老归国”,从实写之事陡然转笔,平地掀起波澜,起伏跌宕,有力地扭转了前文叙事节奏,大有一笔否定英雄过往,令局势为之一变的气势。随后以“茂陵松柏雨萧萧”这一景语虚写结尾,这种高超的“转合”手法,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与联想空间。此外,诗中一、二句使用“三肴”韵部的“梢”“郊”,四、六、八句使用“二萧”韵部的“翘”“娇”“萧”等韵字。这应视为晚唐时期语音发生变化的体现,是李商隐等名家有意拓展律诗理论中“首句邻韵可通”的范畴,为合韵写诗作词开创先例的一种贡献,不可将其视作“出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咏物似琐肩,用事似僻,而意则甚远,世但见其诗喜说妇人,而不知为世鉴戒。“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妆成贮阿娇。谁料苏武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此诗非夸王母玉桃、阿娇金屋,乃讥汉武也。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 李商隐集中,半是古人名,不过因事造对,何益于诗?至有一篇而叠用者。如《茂陵》云:“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妆成贮阿娇……”此犹有微意。《牡丹》诗云:“锦帏初见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不切甚矣。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 义山诗织组有馀,细味之格律亦不为高。此诗讥诮汉武甚矣,谓骄侈如此,终归于尽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八句中贯穿,极工整而不牵率。落句只借子卿一衬,风刺自见于言外。此诗始不甚爱之,后观《西昆酬唱集》,求如此者绝不可得,乃叹义山笔力之高。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此诗似为武宗时发。按史:武宗善制奄侍,驾驭藩臣,亦英主也。然好畋猎武戏,受道士赵归真法箓,又宠王才人,欲应为后,至服金丹得疾,而犹信方士妄言,谞为换骨。六年之中,失多于得。《茂陵》一篇,其托讽乎?首言勤兵大宛,是黩武也。三四言畋猎,即微行,是好动也。五六言既求神仙,又耽声色,是自戕也。结处借子卿一衬,风刺见于言外。

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

# 此章是慨武宗矣。然谓直咏汉武以为讽戒,意味同已深长,诗中妙境,其趣甚博,随人自领之耳。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 前六句一气,七八折转,集中多此格。此首尤一气鼓荡,神力完足。蘅斋评曰:此首确是茂陵怀古诗,以为托讽,恐失作者本意。

清纪昀《玉溪生诗说》

# 藏锋敛锷于宏音壮采之中,七律无此法门。不善学者,便入痴肥一派。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冯班:只用“苏卿”一衬,丰神百倍。又云:昆体也。何义门:首句用兵,第三句畋猎,第四句微行,第五句神仙,第六句声色。末二句讽刺自见于言外。纪昀:义山殊有气骨,非“西昆”之比。

近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齐己《行路难·下浸与高盘》

下一篇:唐·樊晃《南中感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