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jūn

朝代:唐作者:王建浏览量:1
hàn
jiā
zhú
chán
chù
yún
dào
páng
xíng
chē
xià
宿
qiāng
chéng
wéi
jiǎo
zhān
zhàng
shān
shàng
xuán
jiāng
dāo
tóu
fēn
jiá
ròu
lái
shí
gāo
táng
shàng
qīn
jié
shù
huí
miàn
jiàn
jiā
fēng
chuī
jīn
chuāng
zài
zhī
jié
xiāng
jiàn
wén
dào
西
liáng
zhōu
jiā
jiā

译文

汉朝军队追逐匈奴单于,一直追到日落时分的河曲之地。道路两旁浮云涌起,出征的士兵在车下住宿。用枪架起的营垒围绕着鼓角声,毡帐依傍着山谷搭建。士兵们马上悬挂着水壶和浆液,在刀头分食着肉。来的时候在高堂之上,父母亲自为我整理行装。回头望去看不到家乡,风吹破了他们的衣服。士兵们的肢体关节上带着金疮,他们相互帮助拔出箭头。听说西凉州那里,家家户户的妇女都在哭泣。

逐句剖析

"汉家逐单于":汉朝军队追逐匈奴单于,

# 家:一作军。

"日没处河曲":一直追到日落时分的河曲之地。

# 处:一作交。

"浮云道旁起":道路两旁浮云涌起,

"行子车下宿":出征的士兵在车下住宿。

"枪城围鼓角":用枪架起的营垒围绕着鼓角声,

"毡帐依山谷":毡帐依傍着山谷搭建。

"马上悬壶浆":士兵们马上悬挂着水壶和浆液,

"刀头分颊肉":在刀头分食着肉。

# 颊:一作顿。

"来时高堂上":来的时候在高堂之上,

"父母亲结束":父母亲自为我整理行装。

"回面不见家":回头望去看不到家乡,

# 家:一作客。,面:一作首。

"风吹破衣服":风吹破了他们的衣服。

"金疮在肢节":士兵们的肢体关节上带着金疮,

# 在:一作生。

"相与拔箭镞":他们相互帮助拔出箭头。

# 拔:一作取。

"闻道西凉州":听说西凉州那里,

"家家妇女哭":家家户户的妇女都在哭泣。

# 女:一作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从军》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乐府诗。此诗以汉家军队追击单于的战事为背景,刻画了士兵行军途中的艰苦生活,字里行间满溢着他们的思乡之情。诗中通过“车下宿营”“刀头分颊肉”等细节,生动再现了战争环境的残酷;又以“西凉州”传来的哭声,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全诗语言质朴无华,情感却沉郁深切,鲜明展现出王建边塞诗中对战争残酷性的揭露,以及对士兵艰辛处境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

王建(766?~830后),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寒微,终生未举进士。元和间为昭应丞、渭南尉,大和初官至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王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善以白描、比兴手法,用典型形象针砭时弊,揭示社会矛盾,语言含蓄,简洁峭拔。善短篇,多七言,尤以《宫词》百首著名。代表作品有《海人谣》《当窗织》。著有《王司马集》《王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反映战争的诗。描绘了汉军出征追击单于的战争过程,从日暮扎营的环境,到士兵的生活状态,如宿于车下、马上悬壶浆、刀头分颊肉等,体现战争的艰辛。又通过士兵离家与归家的对比,以及西凉州妇女痛哭的场景,揭示战争给士兵及其家人带来的巨大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和对饱受战争之苦的士兵与百姓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诗歌通过“车下宿营”“刀头分颊肉”等细节刻画了战争环境的残酷,使诗歌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前六句:“汉家逐单于,日没处河曲。浮云道旁起,行子车下宿。枪城围鼓角,毡帐依山谷。”描绘汉军追逐单于,日暮在河曲扎营的场景,道旁浮云、车下宿营、枪城围鼓角、毡帐依山谷等描写,营造出战争环境的艰苦与紧张氛围。中间四句:“马上悬壶浆,刀头分颊肉。来时高堂上,父母亲结束。”通过描写士兵马上悬壶浆、刀头分颊肉的艰苦生活,以及回忆离家时父母在高堂整理行装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写战争的残酷做铺垫。后六句:“回面不见家,风吹破衣服。金疮在肢节,相与拔箭镞。闻道西凉州,家家妇女哭。”描述士兵归来时不见家、衣服破旧、身负重伤的惨状,以及听闻西凉州家家妇女痛哭,从士兵自身的遭遇和百姓的痛苦两个方面,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表达出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

下一篇:唐·李世民《赋得早雁出云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