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jūn
xíng

朝代:唐作者:崔国辅浏览量:1
sài
běi
shuāng
xià
yíng
zhōu
suǒ
bīng
jiù
tōu
dào
xíng
jiāng
jūn
shòu
dāo
guāng
zhào
sài
yuè
zhèn
míng
zhòu
chuán
wén
zéi
mǎn
shān
gòng
qián
fēng
dòu

译文

塞北大地降下胡地的寒霜,营州传来紧急求援的战报。军队在夜色中秘密抄小路行进,连将军的战马都因长途奔波而消瘦。刀光在边塞的月光下闪烁,军阵的威势明亮如白昼。听说敌军满山遍野而来,我军前锋已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

逐句剖析

"塞北胡霜下":塞北大地降下胡地的寒霜,

# 胡霜下:塞北大地降下胡地的寒霜,

"营州索兵救":营州传来紧急求援的战报。

# 索:求。

"夜里偷道行":军队在夜色中秘密抄小路行进,

# 偷道行:指援兵从偏僻道路隐秘行军。

"将军马亦瘦":连将军的战马都因长途奔波而消瘦。

"刀光照塞月":刀光在边塞的月光下闪烁,

"阵色明如昼":军阵的威势明亮如白昼。

"传闻贼满山":听说敌军满山遍野而来,

"已共前锋斗":我军前锋已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

# 前锋:指唐军的先锋部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崔国辅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以“塞北胡霜”“营州索兵”点明边塞紧急军情,通过“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的细节,勾勒出唐军星夜驰援的艰辛与急迫,暗显军事行动的隐秘性与紧迫感;后四句以“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的冷峻画面,渲染战场肃杀氛围,借“贼满山”与“前锋斗”的虚实对照,展现敌我对峙的激烈战况与将士临危不惧的战斗姿态。全诗以简练笔触串联起边塞环境、行军过程与战场情景,既如实呈现军旅生活的艰苦卓绝,亦含蓄彰显唐军不畏强敌的血性勇气。其语质直刚健,意象凝炼有力,叙事冷峻而内蕴豪情,摹写客观而自有雄健之气,足见唐代边塞诗重写实、尚壮怀之艺术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崔国辅(?~?),唐代诗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开元进士,历任山阴尉、许昌令等。天宝间官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坐累贬竟陵司马。崔国辅的存诗多为乐府诗,又多写宫闱儿女之情,笔致清婉。其诗以五绝著称,尤其在表现江南水乡青年男女劳动和爱情生活方面的诗更为出色。代表作品有《采莲曲》《小长干曲》《湖南曲》等。今人编有《崔国辅诗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两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塞北之地,胡地寒霜落下,气候恶劣,营州发出求救信号。简单两句,勾勒出边塞战事紧急、局势严峻的氛围,为后文行军救援埋下伏笔,也暗示了此次军事行动的紧迫性与艰难性。“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描述了行军的情景。在夜晚,军队偷偷地沿着小路行进,一个“偷”字,生动地展现出军队为了达成军事目的,避开敌军耳目,采取隐秘行动的谨慎与小心。而“将军马亦瘦”则从侧面体现出长期行军作战的艰辛,连将军的马匹都瘦弱不堪,更遑论普通士兵,突出了行军的困苦与疲惫。“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是对战斗场景的刻画。明亮的刀光在塞外月光的映照下闪烁,整个战阵被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刀光”与“塞月”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杀的战斗氛围,展现出战斗的激烈程度,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刀光剑影之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宏大场面。“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交代了前方的战况。听闻敌军漫山遍野,而我方前锋部队已经与敌人展开了战斗。“传闻”二字,给人一种消息来源并不确定的感觉,增添了局势的不确定性和紧张感;“贼满山”极言敌军数量之多,与我方形成对比,凸显出战斗的艰难与危险,同时也引发读者对战斗结果的担忧与好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下一篇:唐·刘禹锡《醉答乐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