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梧桐暗":井边的梧桐树显得幽暗,
"花间雾露晞":花丛间的雾气露水已经晒干。
# 晞:干。
"一枝晴复暖":一根枝头晴和又温暖,
"百啭是兼非":黄莺千百声啼叫似是又似非。
"金屋梦初觉":金屋的梦境刚刚醒来,
"玉关人未归":玉门关的人还没有归来。
# 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此泛指边塞。
"不堪闲日听":不忍在清闲日子里听闻莺声,
"因尔又沾衣":因为这莺声泪水再次沾湿衣裳。
# 尔:你。指莺。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闺怨诗。全诗借黄莺鸣叫起兴,通过“金屋”“玉关”的意象对比,抒发了深闺思妇对戍边征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与独守空闺的孤寂凄凉。
2. 写作手法
用典:“金屋梦初觉”运用“金屋藏娇”的典故,馆陶长公主刘嫖欲将女儿陈阿娇许配太子刘荣,遭拒后转向刘彻。她问刘彻是否要娶媳妇,刘彻在拒绝众侍女后,指着阿娇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刘嫖遂与刘彻之母王娡定亲,助刘彻成为太子。刘彻登基后封阿娇为后,践行“金屋”诺言,后阿娇因骄纵、无子及巫蛊之事被废,结局凄凉。以“金屋梦初觉”暗示深宫女子的境遇,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含蓄美。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不堪闲日听,因尔又沾衣”用欢快的黄莺啼鸣来反衬内心的悲伤。黄莺本是春日的象征,叫声本该让人喜悦,但在诗中,闲来听到这声音,不但没有带来欢乐,反而成了引发泪水的原因,更凸显了诗中女子孤单在家的凄凉心情。直抒胸臆:“不堪闲日听,因尔又沾衣”采用直抒胸臆的写法,将原本象征春日美好的黄莺啼鸣转化为引发泪水的原因。思妇在闲暇之日,听着黄莺啼鸣,不禁想起未归之人,泪水沾衣,直接抒发了思妇内心的哀怨与对征人的思念之情,强化了凄凉心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井上梧桐暗,花间雾露晞”:是景物描写,为黄莺啼鸣铺设环境。“暗”字写出梧桐在晨光中的暗影,“晞”字描绘出花间雾露即将消散的状态,以视觉与触觉相融的笔法,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潮湿阴郁的情感基调。颔联“一枝晴复暖,百啭是兼非”:既照应题目“莺声”,又通过“晴复暖”描绘出天气的晴暖,衬托出黄莺鸣叫的环境。“是兼非”三字,让黄莺的啼鸣似真似幻,用常见的虚词让句子读起来顺口流畅,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似在暗示思妇内心的迷茫与惆怅。颈联“金屋梦初觉,玉关人未归”:化用典故,“金屋梦初觉”暗喻深宫女子的华贵与孤寂,“玉关人未归”以玉门关指代边塞征人,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对比。两组意象对仗工整,暗示了思妇与征夫的双向苦楚,前者独守空闺,后者远在边塞,不得归乡。尾联“不堪闲日听,因尔又沾衣”:采用直抒胸臆的写法,将原本象征春日美好的黄莺啼鸣转化为触发泪点的媒介。思妇在闲暇之日,听着黄莺啼鸣,不禁想起未归之人,泪水沾衣,直接抒发了思妇内心的哀怨与对征人的思念之情,强化了凄凉心境。
上一篇:唐·徐夤《猿》
下一篇:唐·李世民《正日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