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事行役":一生都在为公务奔走,
"今日始知非":如今才明白这是徒劳。
"岁月老将至":岁月流逝,人已渐渐老去,
"江湖春未归":江湖漂泊却不见春归。
"传家有天爵":家族传承的荣耀不过是虚名,
"主祭用儒衣":主祭时穿的儒衣也难掩心酸。
"何必劳知己":何必再劳烦知己挂念,
"无名亦息机":即便无名无位,也能放下世俗纷扰。
"未明唤僮仆":天还没亮就叫醒僮仆,
"江上忆残春":在江上回忆着残春的景象。
"风雨落花夜":风雨交加、落花纷飞的夜晚,
"山川驱马人":山川间只有我驱马独行。
"星星一镜发":揽镜自照,白发如星斑驳,
"草草百年身":匆匆度过了一百年的人生。
"此日念前事":今天回想从前的事情,
"沧洲情更亲":对沧洲的情感更加深厚了。
晚唐诗人
赵嘏(806?~852),唐代诗人。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会昌进士,大中年间,任渭南尉,世称赵渭南。赵嘏颇有诗名,尤工七言律诗,清圆流畅,律切工稳,与杜牧、许浑的诗风相近。诗作中时有警句,所作“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二句,为杜牧激赏,称其“赵倚楼”。代表作品有《长安秋望》《寄归》。著有《渭南诗集》2卷。
1. 分段赏析
其一首联“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开篇点明自己一生都在为公务奔走,如今才意识到这种生活方式的错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人生的一种反思。颔联“岁月老将至,江湖春未归”,通过“岁月老将至”描绘出时光的无情流逝,“江湖春未归”则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颈联“传家有天爵,主祭用儒衣”,这两句诗中“天爵”指高尚的道德品行,诗人强调家族传承的是这种无形的财富,而“主祭用儒衣”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尾联“何必劳知己,无名亦息机”,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认为不需要他人的赏识,即使没有名声也可以停止追求功名的心机,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态。其二首联“未明唤僮仆,江上忆残春”,开篇描绘了诗人在天还未亮时就叫醒僮仆准备继续行程,同时在江上回忆着残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颔联“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描绘了风雨交加、落花纷飞的夜晚,诗人在山川间驱马前行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艰辛和凄凉。颈联“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诗人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稀疏的头发,感慨时光匆匆,人生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尾联“此日念前事,沧洲情更亲”,诗人回想从前的事情,对沧洲(隐居之地)的情感更加深厚,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钟云:一气流转,读之落落然,盛唐妙律。谭云:篇法甚妙,不专在写景写情。钟云:此“忆”字跟“唤”字,有情(首二句下)。谭云:“草草”二字悲甚(“草草”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叙道中之可悯,见往事之堪悲,顿觉远游避世之想为是:亦深于苦调者矣。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诗中叹老,最是常意。五六特以句法入妙,“一镜”字尤新创。
清黄生《唐诗摘钞》
# 五六无限感慨,结句亦收得紧括。
清顾安《唐律消夏录》
# 须看其发端处含毫邈然,乃绝得水部神韵(首二句下)。莫看作常语,能具味外味,正是水部派也(“风雨”二句下)。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 句法最忌直率,直率则浅薄而少深婉之致。戴叔伦之“如何百年内,不见一人闲”,不若赵嘏“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
上一篇:唐·姚合《杏溪十首·架水藤》
下一篇:唐·李商隐《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