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枚皋旧宅边":我的家就在枚皋昔日的旧宅旁,
"竹轩晴与楚坡连":竹林掩映的轩窗与晴朗的楚地水波相连。
# 坡:一作樯。一作波。
"芰荷香绕垂鞭袖":菱荷的香气萦绕着垂下马鞭的衣袖,
"杨柳风横弄笛船":杨柳轻拂,风中传来弄笛之船的悠扬之音。
"城碍十洲烟岛路":城池仿佛阻隔了通往仙岛的朦胧烟水之路,
"寺临千顷夕阳川":古寺临立在千顷波光映照的夕阳河川前。
"可怜时节堪归去":只可惜此时正适宜归乡却无法成行,
"花落猿啼又一年":只见落花纷飞,猿猴哀啼,徒叹又过一年。
晚唐诗人
赵嘏(806?~852),唐代诗人。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会昌进士,大中年间,任渭南尉,世称赵渭南。赵嘏颇有诗名,尤工七言律诗,清圆流畅,律切工稳,与杜牧、许浑的诗风相近。诗作中时有警句,所作“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二句,为杜牧激赏,称其“赵倚楼”。代表作品有《长安秋望》《寄归》。著有《渭南诗集》2卷。
1. 分段赏析
首联“家在枚皋旧宅边,竹轩晴与楚坡连”两句点明诗人故居的位置,言自家在枚皋旧宅之旁,晴朗之日,竹轩与楚地水波相连。展现出一幅清幽而开阔的画面,将故居与自然之景相融合,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为后文描写故乡景象作铺垫。颔联“芰荷香绕垂鞭袖,杨柳风横弄笛船”两句是对故乡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诗人以“芰荷香”“杨柳风”等充满自然气息的意象,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水乡画面。“绕”字生动地写出芰荷香气萦绕在垂鞭之袖的情景,仿佛将读者带入那芬芳四溢的环境中;“横”字则形象地描绘出杨柳风中弄笛之船的姿态,使画面更具动态感。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故乡生活的悠然闲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生活的眷恋。颈联“城碍十洲烟岛路,寺临千顷夕阳川”两句描绘了故乡的远景。“城碍”二字写出城郭似乎阻碍了通往十洲烟岛之路,给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感觉,增添了空间的纵深感;“寺临”则展现出古寺面临千顷夕阳映照的川流之景,“千顷”突出川流的广阔,“夕阳”赋予画面以温暖而苍茫的色调。这两句诗通过对城郭、古寺、川流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宏大而悠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壮丽的景色之中。尾联“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可怜”一词,饱含感慨,“时节堪归去”点明此时正适宜归家,可现实却是“花落猿啼又一年”,时光在花落猿啼间悄然流逝,诗人却仍未能归去。“又一年”强调了时光的漫长与归期的遥遥无望,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岁月流逝、自己却羁旅难归的无奈与惆怅,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余韵悠长。
# 垂鞭宜在杨柳之下,横船宜在芰荷之中,故作错综互写,自见变化之妙。
清钱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唐诗鼓吹笺注》
# 三四是“可怜时节堪归去”、五六“忆”字入骨。末句羞归却不露,只于第七说“堪曰”,蕴藉凄婉。
清钱牧斋《唐诗鼓吹评注》
# 忽然倒跨晋魏,寻一汉人为邻,便足举体不凡。乃我又相其当门便是竹轩,前与楚陂连接,四围水竹相遭,一片空碧互映,人生有宅如此,真乃一尉是何敝屣顾能缚又不使之归也!三四又极写轩前陂下,无限行乐。须知垂鞭则在柳风之下,横船乃在荷香之中,此又故作错综互写,以曲尽其清胜者也(首四句下)。乃今以区区一尉,羁身渭南,遥望故乡,如隔登仙之路;来看渡口,又限无梁之川。“城碍”,妙!“寺临”,妙!城即渭南之城,寺即渭南城外送客下川之寺也。不得归又一年,看他用“花落猿啼”代存尽肠断,读者皆不觉也(末四句下)。
清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写风景娟秀(“芰荷香绕”二句下)。收足“忆”字(“可怜时节”句下)。
清胡本渊《唐诗近体》
# 好景,画不能到(“芰荷香绕”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三写走马长堤,其实在杨柳风中,而偏要说“芰荷香绕”,妙,妙。四写放舟广泽,其实在芰荷香内,而偏要说“杨柳风横”,妙,妙。后人识得此等句法,便可出奇无穷。
不详《山满楼笺注唐人七言律》
上一篇:唐·元稹《百牢关》
下一篇:唐·温庭筠《题河中紫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