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nián
xīn
xiān
bèi
è
zhī
měi
yǒu
yàn
qīng
tán
shū
fèng

朝代:唐作者:赵嘏浏览量:1
tiān
shàng
gāo
gāo
yuè
guì
cóng
fēn
míng
sān
shí
zhī
fēng
mǎn
huái
怀
chūn
xiàng
rén
dòng
zhē
luàn
huā
yíng
hóng
huí
piāo
yún
wài
lán
tíng
zài
guǎn
xián
zhōng
rán
shì
qián
xián
shì
qīng
lóu
cuì
kōng

译文

天上高高耸立着月桂丛,分明是三十一位贤才各自带着洒脱气度。满怀春意向人展现生机,遮蔽道路的纷繁花朵迎着马匹绽放红光。帝王的车驾已飘向云雨之外,兰亭雅集不在管弦乐声中。他们本就是前贤的传人,何必空倚青楼寻欢作乐。

逐句剖析

"天上高高月桂丛":天上高高耸立着月桂丛,

# 天上高高月桂丛:“天上”二句:三十一人进士及第,犹如每人攀折到月中丹桂中的一枝。

"分明三十一枝风":分明是三十一位贤才各自带着洒脱气度。

"满怀春色向人动":满怀春意向人展现生机,

# 春色:进士放榜在二月,正是长安的春天,也正是及第进士的春天。

"遮路乱花迎马红":遮蔽道路的纷繁花朵迎着马匹绽放红光。

# 马:新进士骑马游街,赴曲江举行杏园宴会。

"鹤驭回飘云雨外":帝王的车驾已飘向云雨之外,

# 云雨:指高空,天界。晋代的葛洪的《抱朴子·畅玄》:“绮榭俯临乎云雨,藻室华绿以参差。”宋代的陆游的《立秋前三日夜坐庭中偶赋》:“月轮桂满蟾初冷,星渚桥空鹊尚闲。一鹤每临云雨上,几人虚老市朝间。”,回:一作“尚”,一作“迥”。,鹤驭:旧谓仙人驾鹤升天。旧时挽词中多用作死的讳称。此处指唐文宗的死去。元代王恽《萧徵君哀词》之二:“鹤驭不来尘世隔,芙蓉城阙月茫茫。”

"兰亭不在管弦中":兰亭雅集不在管弦乐声中。

# 兰亭不在管弦中:亭:一作“堂”。这是将新先辈的雅饮,誉称之如晋人的兰亭雅集,没有音乐助兴。

"居然自是前贤事":他们本就是前贤的传人,

# 前贤事:指王羲之等前贤兰亭雅集事。

"何必青楼倚翠空":何必空倚青楼寻欢作乐。

# 何必青楼倚翠空:青楼,妓馆。唐时新进士往往与名妓有往来周旋,认为是一种风流韵事。这句的意思似指在国丧期间,新先辈们不便寻妓作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七言律诗。新科进士们在国丧期间以清谈雅集替代了传统的宴乐,赵嘏为此赋诗致贺。诗中赵嘏巧妙地以月桂比喻三十一位及第的进士,借春色、乱花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长安放榜的盛景,暗中契合了新进士游街的壮观场面。后联则运用“鹤驭”隐喻帝王的离世,以“兰亭”比拟无乐雅集,末句则以前贤的风流反诘,呼应了国丧期间对禁乐的约束。整首诗虚实相生,不仅赞扬了及第的荣耀光芒,还展现了哀礼之下的清雅风范,深刻折射出特殊历史情境中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其中,“遮路乱花迎马红”等句子,更是成为唐代科举文化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赵嘏(806?~852),唐代诗人。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会昌进士,大中年间,任渭南尉,世称赵渭南。赵嘏颇有诗名,尤工七言律诗,清圆流畅,律切工稳,与杜牧、许浑的诗风相近。诗作中时有警句,所作“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二句,为杜牧激赏,称其“赵倚楼”。代表作品有《长安秋望》《寄归》。著有《渭南诗集》2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音统签》本题下有注:“《摭言》云:开成五年,乐和侍郎下三十一人及第,时在谅暗,率皆雅饮,嘏以诗贺。”里提到的乐和侍郎即礼部侍郎李景让,他晚年居住在洛阳的乐和里,因而有此称(《新唐书·李景让传》)。所谓的“时在谅暗”,是因为唐文宗在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四日辛巳驾崩,辛卯日,唐武宗继位,次年改元会昌。依据礼制,帝王居丧期间称为谅暗。在这国丧之际,新科进士只能低调“雅饮”,而不能像以往那样在杏园举行喧闹的宴会,尽情欢乐。《登科记考》记载当年有三十位进士及第,而根据郑嘏的这首诗来看,应是三十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奉贺诗。描绘了新先辈在“遏密之际”以清谈代宴集的场景,营造出高雅的氛围,表达了对他们效仿前贤、志趣不俗的赞美与祝贺。

2. 写作手法

比喻:这首诗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诗中“天上高高月桂丛,分明三十一枝风”以月桂比喻科举成功。传说月中有桂树,折桂代表及第,诗人借此比喻三十一人同榜,彰显其荣耀。又如“鹤驭回飘云雨外”中,“鹤驭”常指仙人乘鹤升天,诗人借此委婉表达唐文宗的去世,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虚实相生:这首诗多处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比如“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以“春色”和“乱花”虚实结合,既实写长安城春天的美景,又虚指新进士的蓬勃朝气和踌躇满志。他们如春光般绚烂,又似迎马红花,充满活力。又如“兰亭不在管弦中”以“兰亭”虚指雅集的高雅,实写王羲之兰亭雅集的典故。诗人强调新进士以清谈代替宴乐,虽无丝竹管弦,却如兰亭雅集般充满文人雅趣,突显其高雅风范。

3. 分段赏析

“天上高高月桂丛,分明三十一枝风”两句以神话意象开篇。“月桂”暗喻科举及第,“三十一枝”对应唐代每年进士录取约三十人的制度。诗人将新科进士比作月宫桂树,既显尊崇又不失飘逸,“风”字暗含才气流动之意,虚实相生的笔法巧妙避开对“遏密之际”宴集的直接描写。“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两句转入实景。“春色”双关,既指自然春光,又喻进士们的得意神采;“乱花迎马”化用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意境,以纷飞花瓣烘托喜庆。但“遮路”二字暗示国丧期间不宜过分张扬的心理,体现诗人对待敏感题材的谨慎。“鹤驭回飘云雨外,兰亭不在管弦中”两句用典明志。“鹤驭”用王子乔乘鹤仙去典,暗喻避开政治纷扰;以“兰亭”表现东晋雅集的清谈,强调“无丝竹管弦”的高雅。诗人通过这两个独特意象,将宴集变得更合时宜,完成从世俗欢宴到文人雅集的诗意升华。“居然自是前贤事,何必青楼倚翠空”两句以议论作结。“前贤事”指代王羲之等兰亭雅集传统,赋予当下聚会有了合理的理由;“青楼倚翠”的否定,既符合国丧期间的礼法要求,又彰显文人清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河内诗二首》

下一篇:唐·项斯《赠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