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半楼明":夕阳的余晖照亮了半座楼台,
"琳宫事事清":这仙宫般的道观里,一切都显得清净安宁。
"山横万古色":连绵的山峦横亘着,呈现出历经万古不变的色泽,
"鹤带九皋声":仙鹤飞过,带来了从深远水泽传来的鸣叫声。
"易作神仙侣":要想成为那自在的神仙伴侣并非难事,
"难忘父子情":可心中终究难以忘怀浓浓的父子亲情。
"道人应识我":这道观里的道人应该是认识我的,
"未肯说长生":却不肯跟我谈论长生不老的道理。
中唐诗人
殷尧藩(780~855),唐代诗人。苏州嘉兴(今浙江)人。元和九年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殷尧藩与白居易、刘禹锡、姚合、贾岛、沈亚之等诗人交好。其诗以边塞、行旅、农家生活为佳,辞藻华美,典雅工丽。主要作品有《关中伤乱后》《登凤凰台二首》《偶题》《友人山中梅花》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记游诗。描绘了幽寂的道观景象,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亲情的眷恋,还暗含对长生之道的辩证思考,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诗中“落日半楼明”“山横万古色”“鹤带九皋声”等意象组合,以落日、远山、鹤鸣勾勒出羽士山房的幽静图景。光影、色彩与声音交织,既展现环境的清雅,又为下文情感抒发铺垫氛围。化用:“鹤带九皋声”化用《诗经·小雅·鹤鸣》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典故,典故原意是鹤在深远的水泽中鸣叫,声音能传到高处。诗中借鹤鸣呼应山房清幽,既保留了原典中鹤鸣悠远的意境,又让画面更添空灵,贴合道家隐逸氛围。对偶:诗中山横万古色,鹤带九皋声”形成对偶,“山横”对“鹤带”,“万古色”对“九皋声”,词性相对,句式工整。不仅使语言凝练和谐,更以山水与禽鸟的对应,强化了山房环境的静美。
3. 分段赏析
首联“落日半楼明,琳宫事事清”两句是描写琳宫的晚景。“落日半楼明”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夕阳斜照,半边楼宇沐浴在余晖中的画面,“半”字既写出了落日位置带来的光影不均,又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琳宫事事清”则转向对道观内部的描绘,“清”字统领全句,既指环境的清幽洁净,也暗示了道观中事物的安宁澄澈,两句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明亮的氛围。颔联“山横万古色,鹤带九皋声”两句是描写周边的山水与生灵。“山横万古色”展现出山峦横亘,其色彩历经万古而依旧不变,“万古”二字赋予山一种永恒的厚重感,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沧桑;“鹤带九皋声”中,“九皋”指深远的水泽,仙鹤飞过,带来了来自九皋的鸣叫,“带”字将鹤与声音巧妙相连,让无形的声音有了动态感,两句一动一静。颈联“易作神仙侣,难忘父子情”两句是抒发内心的情感。“易作神仙侣”看似说成为神仙伴侣是容易的事,实则反衬出下文情感的难以割舍;“难忘父子情”则直抒胸臆,点出在超脱的向往与人间亲情之间,父子情深是难以忘怀的,两句形成对比,凸显了人情的厚重,打破了对神仙生活的虚幻想象,更显真实。尾联“道人应识我,未肯说长生”两句是描写与道人的互动及内心的感慨。“道人应识我”中“应”字带有推测意味,暗示了诗人与道人或许有某种渊源或默契;“未肯说长生”则笔锋一转,道人没有谈及长生之道,这一“未肯”既可能是道人深知长生虚妄,也可能是理解诗人更重人间真情,不轻易言说虚无之事,两句留下悬念,引人深思,也呼应了前文对亲情的珍视,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
4. 作品点评
《游王羽士山房》作为被《全唐诗》收录的五言律诗,是研究殷尧藩诗歌风格的核心文本。在学术研究领域,当代学者多聚焦于诗中“父子情”与“神仙侣”的冲突,将其视作唐代亲情诗与游仙诗交叉研究的典型案例。而在文化传播层面,2023年微博平台“指尖之荷”等账号对该诗的转载,推动了其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百度汉语等数字平台提供的拼音注音版,也为这首古典诗词的大众化阅读提供了助力。
上一篇:唐·无名鬼《句》
下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再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