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荒迢遰五羊城":连州地处遥远荒僻的五羊城周边,
# 遰:一作递。
"归兴浓消客里情":归去的意兴浓烈,冲淡了客居异地的愁绪。
"家近似忘山路险":若觉此地像家乡般亲近,便仿佛忘记了山路的艰险,
"土甘殊觉瘴烟轻":当地水土甘甜,竟让人觉得瘴气烟霭也变得轻微了。
# 瘴烟:即瘴气。,甘:肥美。
"梅花清入罗浮梦":罗浮山的梅花清雅,将入梦而来,
"荔子红分广海程":红艳的荔枝,会点缀在通往广海的行程中。
# 广海程:广州南海的路程。意谓广州有鲜美的荔枝吸引行人,遂不觉其路途之远。,荔子:荔枝果。
"此去定知偿隐趣":此去连州,定能实现你隐居山林的志趣。
# 偿隐趣:满足了向来欲求隐居的志趣。
"石田春雨读书耕":在春雨中的石田边,既可读书,亦可耕作。
# 石田:多石的田土。
中唐诗人
殷尧藩(780~855),唐代诗人。苏州嘉兴(今浙江)人。元和九年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殷尧藩与白居易、刘禹锡、姚合、贾岛、沈亚之等诗人交好。其诗以边塞、行旅、农家生活为佳,辞藻华美,典雅工丽。主要作品有《关中伤乱后》《登凤凰台二首》《偶题》《友人山中梅花》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以“偿隐趣”为眼目,将刘禹锡赴任连州的贬谪之行写得如归乡般欣喜,借“家近似忘山路险,土甘殊觉瘴烟轻”的细腻感受,及罗浮梅花、广海荔子等明丽意象,赋予岭南遐荒之地以明媚喜色,一反传统贬谪诗的凄切晦暗。尾联“石田春雨读书耕”描绘耕读自适的归隐愿景,于送别之中表达对友人逆境中豁达自适的宽慰,展现出超然达观的情感境界。
2. 分段赏析
《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首联以“遐荒迢遰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形成正反对照,既道出连州荒远的客观现实,又以“归兴”反拨愁绪,奠定超然基调;颔联“家近似忘山路险,土甘殊觉瘴烟轻”中“似忘”“殊觉”炼字精妙,通过心理描写与感官挪移,将恶劣环境转化为亲切体验;颈联“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用明丽意象与色彩叠加,打破岭南传统的悲苦印象,借景传情消解贬谪之愁;尾联“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以“偿隐趣”点题,化贬谪为归隐,虚实相生间将赴任升华为精神归乡,饱含对刘禹锡逆境自适的宽慰与期许。
3. 作品点评
开篇两句以正反相生之笔勾勒心境:岭南向称荒远之地,本易引发迁客愁思,然此行恰能偿却诗人多年夙愿,归程竟似有归家之喜,故游子贬谪的凄凉意绪皆在这双重慰藉中涣然冰释。中四句紧承"归兴"主题铺陈,情景交融之妙跃然纸上——"似忘"二字写尽暂忘途穷之慨的刹那超脱,"殊觉"一词又道破重识归心的清醒欣悦,一弛一张间尤见传神之笔。结末两句收束题旨,点明诗人早有遗世归隐之志,此次得遂所愿,自然生发出沛然莫御的欣快之情,与篇首"归兴"形成情感闭环。以这样的诗作赠别刘禹锡,恰能在其人生低谷处,借由对归隐之志的肯定与归程喜悦的渲染,传递出超越世俗困厄的精神慰藉,给予其继续笑对人生的心灵力量。
# 刘,彭城人,楚地;连州,属桂阳,在岭南(“家近似忘”句下)。细切,却不作激楚之音。以此送迁谪人,心气都平矣(“梅花清入”四句下)。
不详《唐诗近体》
上一篇:唐·韦庄《冬夜》
下一篇:唐·薛涛《谒巫山庙》